无论是现在的小孩还是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都很喜欢过生日。过生日意味着可以吃好吃的,还会收到礼物。而每当拆开别人送的精美的包装礼物,哪怕是一张卡片,心里都很高兴,意味着有人惦记着你。在我们那个年代,三四岁的时候还没有上学就没有,但是现在的孩子入学早,一般三岁左右入学,会在幼儿园度过几个生日。每个小朋友生日都会有蛋糕,还有礼物。
现在礼物方式改变了,以前是自己快过生日了,不忘提醒自己的好朋友过几天生日请你吃饭。言下之意,你自己看着办吧,可以准备点礼物或者卡片祝福语。而他们的生日如何过的呢?都是自己买礼物送给全班的小朋友,告诉大家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和你们分享我的礼物。
当时自己孩子生日时,纠结了好久的生日礼物。因为是送给他的同学,肯定会先问他的意见。他选了好久都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分享出去。他喜欢奥特曼系列的玩具,他就告诉女孩子喜欢的是芭比娃娃,不喜欢奥特曼。选择了汽车模型,他说有的小朋友不喜欢,我问了。总之会有各种理由来搪塞,就是不能买他特别喜爱的玩具,就担心分享出去没有了。最后好不容易不情不愿的每个同学买了一盒橡皮泥,虽然不情愿,但是当最后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他还是蛮高兴的。最近孩子班上过生日的同学蛮多的,几乎每周都能拿一个玩具回家,还玩得乐此不疲。今天放学回家还有一个小插曲,本来收到同学的礼物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因为当时玩具不是他自己挑的喜欢的颜色,还满脸的不高兴,发起了脾气。现在的孩子主见意识强烈,又很有想法,完全没有想过这是别人送的我应该感谢,还直说不是自己喜欢的颜色。
当一件事情成为一种惯性时,那么估计大家都会自发的坚持下去。所有的孩子生日家长都会效仿,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家长如果到时没有给买,孩子肯定会问,为什么我的生日不给小朋友礼物呢?难道我就可以不用分享了吗?为了适应大环境,家长也只能买了。其实这种分享模式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当成一种惯性成为一种模式,又似乎成了攀比,其实孩子是不懂的,只是家长在较劲。就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少了什么。其实,他们很容易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