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20世纪,成长在21世纪。东北的一个四线城市,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单位)。白天在单位对着电脑不停的敲打键盘,写材料,晚上回家对着电脑打游戏,在这个单调乏味的平凡生活里,一直持续着...有一天我照镜子,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淅淅沥沥,越来越少,一梳头就掉下来很多,整个人的脸庞就像快要枯萎的野草,蜡黄蜡黄的,黑黑的眼圈,就像一只熊猫,在向你张望,面庞浮肿,脸色憔悴,我很久没有这么仔细的照镜子看过心中的自己,这个年龄就出现这种状态,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我要重新思考。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写的是要么读书要么跑步,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似乎有些有些触动,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我在抖音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视频,上面说:穷了你就去挣,胖了你就去减,落后你就奔跑,无知你就学习,迷茫你就看书,明明眼睛不好还熬夜打游戏,明明体重不轻还总想着宵夜甜点,明明不合群,你还非得委曲求全融入集体,该努力你还贪睡,想成功你又不自律,自己什么背景心里没数吗?不努力,谁也帮不了你。
这席话彻底惊醒了我,人的一生非常有限和短暂,我们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因此要学会放下。既要发心,也要随缘,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对其他的则心无挂碍。这样就不会有负担,能静享当下的充盈与自在。
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锻炼身体,先从跑步做起,每天跑三公里,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按照之前,自己当兵时的标准,15分钟跑完全程,可是我跑了几天,每次都在20分钟左右,而且还不是一口气跑完,那种过程的煎熬,我很想放弃。
后来无意中我加入了一个厚积薄发微信社群,里面都是有正能量的课题,每月一个主题,有读书,写作,跑步,大家每天打卡完成情况。
而且很多人都有相互共同督促,分享经验,当你觉得跑的腻了累了,可以跑图案型、数字型的模式,当有了一群积极的伙伴在一起,我重燃了跑步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公里从20分钟到了19分钟,18分钟,最后终于到了15分钟以内,今天跑个星星,明天跑个数字行,后天搞个自己的生日号,可以是距离,可以是足迹图形,这样每天都有期待,如今,跑步这项运动我依然坚持。每当孤灯夜下一个人跑的时候,表面上看,似乎只有你一个人在孤独的奔跑,但是在你灵魂深处,你应该感觉到在这个时间里,世界上的很多角落,有很多牛人和你一起奔跑,似乎看到了他们脸上展现了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时候的你,不再孤独,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拼搏。
每次跑完步,都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每天睡觉质量也逐渐提升,工作生活越来越有动力,跑步给我带来了新生。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树上村树说道,跑步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锻炼,而是一种有效的隐喻,一种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