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有点长,具体涉及冥想我所体证到的好处,并且分享初学冥想的一些小方法。如果你愿意去尝试,它一定会给予你非常大的启示和好处。
上一段时间有一个新闻:泰国野猪队少年被困洞穴18多天。斯坦福大学的专家表示,打坐冥想或许是男孩们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在他的《全观的视野》里说:更高状态的训练方法,如:冥想,是任何整合之道都会涉及的转化手段。
脊椎神经医学博士、神经科学专业学士、乔.迪斯本札在他的《未来预演》里说:要想更健康,就必须停止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想摆脱贫穷、厄运、病痛、就要停止那些让你会变成这样的事……要做到这些,有个简便的方法:静坐。
台湾长庚大学的杨定一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免疫及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他和他的女儿杨元宁(哈佛大学毕业时获最高荣誉文学士殊荣)合作出版了《静坐》。在封面上就指出:分心时代(也可以说焦虑),静坐让我们训练心灵,开发大脑神经回路,放松心智,找回身体失去的平衡,重寻健康,安住于当下……
冥想有各种说法,比如:打坐、禅坐、静坐。
冥想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都与宗教有关。寺庙里的佛陀塑像很多都是盘腿的坐姿,因此冥想似乎就变成宗教的一种象征姿态。而因为对宗教缺乏深刻认知,冥想和宗教一样被批上了一种神秘,甚至“迷信”的感觉。
推崇冥想的名人有很多。比如:乔布斯、科比、阿诺德.斯瓦辛格、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对冲基金教父达里奥、音乐巨头西蒙斯,甚至《最强大脑》里的王昱珩(水哥)也是冥想的深度体验者。
当然,我也是一个冥想的践行者,时间不长,但是我想把我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1:冥想是什么
冥想是对自己身体以及意念,控制的训练方法。
就好像健身房训练,健身训练的是你的肌肉、力量,而冥想训练的是你的意念,当然还有你的身体。
2:冥想的好处
在冥想的过程中,身体的要求是脊柱的垂直状态,然后是全然的放松。
任何运动或者不正确的行走、坐姿都会累积身体某些部位的疲劳。冥想的全然放松就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瑜伽这个词源于梵语(Yoga),意为连结、联系之意,是为了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的方法。
所以我的瑜伽教练曾经和我说,瑜伽就是为了冥想而准备的。
我在冥想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身体会慢慢感受不到姿态和知觉,也就是说手和脚甚至身体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最终的受益是:我曾经抬不起手的肩周炎竟然就这么好了。
以上是身体层面的好处。
冥想在当下众多的生物学和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很多有科学依据的著述,我就不一一去引用了,我只说我个人在冥想之后的受益状态。
我从开始冥想以来,就用冥想取代了午睡时间。大家都有午睡睡的过多,反而很不舒服的感受。而冥想取代午睡之后,每次冥想结束。大脑的感受是神清气爽,很通透。它不仅仅疗愈了我的肩周炎,连我之前经常发作的偏头痛也没有了。
3:接下来分享初学冥想应该怎么做
①、身体全然的不动与放松,但是脊椎必须垂直,以均衡支撑整个身体状态。
②、冥想的关键在于随时回到所守持的念头中来。
对于冥想的初心者来说,在冥想中非常容易动念。
而冥想训练的就是,让你慢慢学会如何去控制这些横冲猛撞的念头
③、呼吸是冥想的一个把手,它是帮助你不起念的重要方法。
所有对冥想初学者的指导,都强调呼吸很重要。
因为舒缓的深呼吸会让我们尽快的平静下来,并且让身体和意识都进入状态。如果你让意念保持在呼吸上,就不容易被别的念头所取代。
舒缓呼吸也是身体维持不变姿态的首要条件。
很多人认为睡眠也是休息,其实睡眠的休息和冥想的休息是不一样的。
睡眠的休息是不由自己主导的,做恶梦,或者浅睡眠都是大脑根本没有停止潜意识工作的原因。
冥想却是由自我意识主导的一种全然的放松,所以冥想之后的大脑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修复。
冥想最终极的状态是“三摩地”。
Samadhi,梵语直译为:合神/合一。其意义是超越了身体与意识层面,是一种超脱。据说是通往开悟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