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绝四
《论语·子罕第九》中说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就是不要。这里“子绝四”其实就等于是“学则不固”的道理。真正具备了为学精神,不但是“学则不固”,完全可以这样讲:学则不意,学则不必,学则不我。
什么意思呢?是说孔夫子一生教化,这“意、必、固、我”四件事是要断绝的,因为这四者就是我们学习的障碍:
“毋意”,即是说做事不要过于执着自己的意见。本来一个人有主见是好事,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但过于执着自己的意见,遇到有人提出更好的意见反而听不进去,这就不是“为学”精神。
“毋必”,是说做事不要过于执着结果,想着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要怎样怎样,这很难。因为“世间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自身的努力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并不受我们控制,譬如时机不到,努力很可能就会白费力;方向不对,那努力反而适得其反,撞到南墙上。试问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变动,都在“易”,哪里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果呢?就算是科学的量子力学也同样告诉我们,这是个概率的世界而非定域性的世界呐。
对于结果,没有人能确保100%按照我们所想的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盯着结果,那样反而徒生烦恼,患得患失,而是我们通过学习,学以致用,乃至活学活用,尽可能的把握住更多的因素来获得成功,这就是做好过程,专注于当下的努力。
自身通过为学修身,德行很好,能力也好,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去做一件事,很多人都会来帮忙,好像春秋时候的范蠡,三迁三富,功成弗居,这就是“自助者天助”。
再说“毋固”,做人不要固执,怎么才能破除固执?就是“学则不固”,具备好学精神,永远不以为自己了不起,时刻都是在学,在实践,这样的人不会执着己见,是“毋意”的道理;不会执着结果不放,是“毋必”的道理,如此一来,更逞论固执己见,自私自利?这里不自私自利,就是“毋我”,整个“子绝四”下来做到了,也便是谦卦“谦谦君子”的道理。
所以,永远不要丢掉“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