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孩子总是希望成为核心人物,希望所有人都最爱自己,如果做不到就会很失落,甚至开始捣乱,用破坏性的行为已经吸引大家的注意。
这里孩子是相当幼稚的,因为他们不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里就处在自我中心的环境中,所有人都爱她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父母往往有这样的习惯: 家里人一起说话时总把孩子当成中心人物,大家议论的话题都是孩子,这个孩子不需要察言观色,不需要注意他人,只需要享受他人的关注,只需要感受他人对自己的爱,这就形成了它人都会关注自己的认知。
到了学校,没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就不适应了,他们甚至会觉得在学校没有存在感,会继续在学校里寻找同样的感受,让大家都注意到自己,如果他人不注意自己就会想尽办法捣乱,比如发出怪声搞破坏活动等,让大家都注意到自己,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点自己的名字,老师点自己的名儿,全班同学都看向自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关注,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环境。
这里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当老师表扬他人,当他人成为中心人物的时候,他们会无法忍受,那是他们最难受的时刻,当发生这种事情时,他们就会惹事儿,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这样的孩子会惹大家讨厌,他们既希望所有人都爱自己,又比较自我中心,从未表示过对别人的关心与爱。实际上他们也很难有这样的能力,这样下去,他们会成为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近的孩子。
要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要从家庭中做起,不要让孩子处在中心位置,要促使孩子学会体谅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感受,没有人是宇宙的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会逐渐适应,之后就不再寻求所有人的关注,做不好的话,也许孩子就不愿意去学校了,他会觉得学校里的人都不喜欢自己,不关注自己。
父母一定要当心这个问题,设计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