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详细地给出了对学生有关脑力劳动自觉纪律的教导,我认为不仅对学生,对新入职的教师们甚至是入行多年对自己职业规划不甚清楚的教师都是极为中肯的建议。下面我列举一些对于我自己比较有需要的点:
1、每天至少阅读两页所喜爱的学科的学术著作,并且要迫使每天阅读,不要今天拖到明天。也许,申请加入支教岛阅读计划群里的大家都是这样对自己要求的。
2、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摘要笔记。建议把摘要笔记分为两栏:第一栏记听课(学习)的摘要,第二栏记必须思考的问题,包括关键性的、主要的问题。
3、在早晨几个钟头要干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思考关键性的理论问题,阅读和钻研难懂的文章,草拟介绍性的学术报告。脑力劳动应该从不那么有趣的工作开始,把最有趣的部分留在工作收尾时做。(在工作学习安排不是很紧凑的时间里,我常常会是在白天被琐碎的事情分心,到了晚上开始思考问题,结果晚上休息不好,导致第二天的学习不能很快进入正轨。所以,今天我便强迫自己上午十一点之前把这篇读后感整理出来。)
4、要善于按照主要科学问题选择书籍和科学著作,并长时间地研读它们。
(我一直有阅读的习惯,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是:读书没有规划,常常是一时兴起,结果是花了大部分的时间看了一堆无用的书籍。接下来我需要整理一份读书计划了,这份计划表上需要以教育学相关书籍为主线,辅以历史性文学、经典文学等。)
5、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剔除一切可能打乱学习制度的东西。(我把这条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建议在此单独列出,以此严格要求自己把上述所说的读书杂乱无章的坏习惯改掉。)
6、建议高年级学生下象棋和阅读文艺书籍,以此作为休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休息的方式,我喜欢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节目,有时也会做些笔记,在节目里学到的知识并不比书上少。当然,我还考虑适当增加自己在理科学术思维的锻炼活动。)
7、要习惯做笔记。把阅读过的最有趣的东西,也记在这些笔记本里。(做笔记的习惯确实对于一些写作很有用,
8、要不惜花费时间深入地理解所接触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任何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会使你将来不得不多次重新研究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这一点对我来说很要命,思维的懒惰导致了我在专业领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就。思维的深度决定生命的高度。我尝试从写作入手,让自己渐渐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9、脑力劳动要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
10、避免一些坏的习惯,比如阅读没有必要的书籍、醒后躺在床上不起、(刷手机视频浪费时间、不能按时完成事先制定的学习计划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最后的两条建议中写道:“明天对勤劳是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能够真正地做到应该是非常的困难,可是如果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就永远不可能向理想中的自己更走近一些。我已经在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中因为身体的惰性、思想的惰性没能完成对自己的要求,从现在开始还是仍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