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交流尽量遵循一个原则,互相尊重;底线是从来不爆粗口骂人。
然而昨天却在电话里骂人:“你他妈烦死人了。’”
这些年以来,接到的骚扰电话呈直线上升趋势:金融诈骗的,电信诈骗的,信用贷款的,理财的,炒股的,炒贵金属的,办信用卡的,房产中介的,装修房子的,孩子补习的,推销各种奇葩的,各种推广网站的……
几乎所有的骚扰电话都是一个版本:“不好意思打扰到您了。”
昨天我在开车,接到这个电话,我马上回他:“你知道不好意思会打扰到我,就不要打扰我了,我每天要接几十个你这种电话,快被烦死了。”
他很尖锐地回我:“又不是我每天打给你的。”
我很生气:“你每天要给几百个人打骚扰电话,其中一个是我,你他妈烦死人了。”然后我就挂掉电话。
对于骚扰电话,一开始,在多年的教养要求下,一般人都会回一句:“不用,谢谢!”然后挂掉。
当骚扰电话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家不得不进化为判断是骚扰电话后默默地挂掉。再后来,伟大的互联网发明了各种手机助手,通过每个个体的标注汇集成大数据,把那些骚扰电话区分出来,于是很多人很大程度的告别了骚扰电话的烦恼。我因为做销售工作的缘故,基本每一个电话都接,也就日益为骚扰电话困扰。
今天接到一个某网络推广的销售电话,第一次接通,明白他是做什么的,我默默挂掉,他马上又再次打来,我直接挂掉,他紧接着第三次打来,我忍不住了,直接跟他说,“你这点智商不要做销售了,我第一次挂了,你不明白什么意思,第二次怎么也该懂了,居然还第三次打来浪费你自己和我的时间,你还是告别销售界吧!”
其实,我基本上是不敢惹那些打骚扰电话的。有一个朋友一次太生气了,狂喷一顿某个一再骚扰他的某房产中介,结果,第二天,他的电话被打爆了,据说他四千万急购滇池边别墅一栋。在某一通电话里详谈之后,才知道这则信息被登在某同城网站。几经交涉,该网站删了那条信息,至于追究登信息的人,网站方面说:你去报警吧。
打骚扰电话推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要收集或者买一份适用的名单。我们的信息在什么环节被卖掉,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办法,只能任人卖来卖去。
他们经常会买到错误的信息,比如我的孩子今年没有中考,却不停的有人打电话来问您孩子中考成绩如何。忍不住想那些卖错误信息给他们的人更坏,不仅浪费了人家钱财,还要浪费人家时间。
骚扰电话这种方式肯定是有起作用的,不然就不会越来越嚣张。但是绝大部分电话肯定都是否定的回复,要么是“不,谢谢”,要么是直接默默地挂掉,要么接电话的人闲极无聊会一阵嘲弄,要么人家太生气会直接骂人。打骚扰电话的年轻人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面对日复一日的否定。
有一天晚上没什么事,就跟一个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买房的人聊了一会儿。
我问他:“你一天恐怕得打100个这样的电话吧,”
他说:“至少几百个。”
“有成功的吗?”
“多少总会有点收获呢。”
“成功率很低吧?”
“是,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些鸡汤看来喝了不少,我又问他:“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方式不对呢?”
他预备洋洋洒洒地跟我灌输积极投资不动产的理念时,我不得不打断他,让他暂时忘记这些理论,只是想想午夜梦回时自己内心那种漫天遍野地挫败感。
他断然否认。
我说:“你暂时放下那些行业内标杆性的成就,比如某个前辈每天打一千个电话寻找客户,现在买了部法拉利。你自己统计一下你自己一段时间内打电话和成功签单的比例,自己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在迈向成功,还是走在两边打满成功广告的地狱之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些依靠骚扰电话做营销的行业,那些利用他们的人画一个美好的愿景,洗脑式的灌输一套鸡血式营销在这些青年头脑中,然后浪费他们的青春为他们获得一点点利益。这些靠打骚扰电话营销的工作通常是很少底薪的,雇佣他们的人付出很低的成本。无法维持生计,年轻人一茬一茬地换,但是我们人多啊,总有人不停地跳进去。但是那些换来换去的年轻人却很少认为自己走错了路,用错了力,他们依然相信那些挂在天边的大饼,没有拿到的原因是自己运气不好,努力不够。
我就不明白,那些被几千几万人标记为诈骗电话的号码,用这些号码拨出电话的年轻人怎么会认为这个电话会成功?
那天看和菜头在微博里说你被疯狗咬了,不是要咬回去,更不能默默地走开,你要找根棍子抽回去。
我决定不再沉默,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问打骚扰电话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都活在别人的厌恶里,挂掉你的电话的感觉跟冲马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