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好运气其实和自己有关,比如从一件事中找到别的事情,有的人出门碰到熟人会和别人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有可能找到新工作或者对象,而有的人出门就仅仅只是出门。要相信自己有好运,勇敢地参加各种活动,体验新东西,即使遇到坏事也要发现其中好的地方。
2、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自己已有经验、自己眼光考虑,思维就带着局限性。如果我们假设自己现在置身事外,思考问题将会考虑更多可能性,也因此有了一种全局思维。比如,我现在想要辞职,因为工资很低、工作也不开心,这么一思考,你明天可能就会辞职了。那么现在假设“你”其实是你的一位朋友,而你在听了“你”的吐槽以后,你可能觉得朋友才刚刚开始工作,需要积攒一定工作经验。于是,你跳出了原先的思维圈,思考更为全面、理性。
3、在真实的世界想要发财,要么拥有稀缺对的能力,要么掌握资源、要么有眼光,这三样每一样都是需要积累的,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思考自己喜不喜欢,而是这件事是不是我擅长的,之后思考如何将自己做事能力提升到极致。多出去接触,你才能积累资源,多看多了解,到了一定程度,你才能有眼光。
4、要将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一起通盘考虑,耐心寻找和调度。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不是说自己就会比别人高人一等,或者专家就一定是对的,需要自己权衡。
5、我们的生命不是一个线性过程,出现一个怪物消灭它就可以了,而是有各方面问题,需要系统思维解决它。所以思考自己的主要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就要思考更多结构之间的关系,比如自己人生目标是体验最大化,那么工作、健康、成长、家庭等方面,应该如何实现这个大目标。过程当中会有负面反馈这对我们是有利的,会让我们产生深刻反思,并且为了增加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需要主动增加好消息,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当初设定的目标。
6、真正的大事是和“市场”较劲,所以个人不能只依赖单一技能,不要指望一成不变的稳定工作,探索新事物、尝试新做法,善于利用现有工具、善于跟别人模块化对接和合作。
7、所谓的“自我”可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做一些自己人设不常做的事情,比如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就尝试一下外向的人会做的事情。有些事儿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办,除非是你跳出自己语言圈,因为限制在一种语言里,也是一种自我设限。
8、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才能做出好的选择,学会以第三人称思考自己的问题。战略决策是思考自己做什么,于是就要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选择,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大胆尝试,将“后悔”降到最小。
文案:
会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城市生活、娱乐新闻,每天的热点中都存在不错的选题,比如军运会,我们可以提问带来了什么,比如父亲节,我们根据他们工作环境,提问经营小店的父亲有什么故事等等,当确定问题以后深挖下去,军运会带来街头绿化的改变、城市建设的改变等等。多看、看完以后提问。
新媒体运营:
找到圈层并没有成功,只有找到圈层的兴趣点才算是真正找到用户了。同时这样一群人是活生生的人,挖掘他们故事以后,可以拍摄他们故事视频、做专属海报,提升他们身份荣誉感。
时间管理:
1、要有归类意识。自己手机上下载的APP将他们按照功能进行归类,平时固定时间会做的事情形成规律,比如早上洗漱—吃早餐—学习,批量处理同一类型工作,回复信息等。
2、要有反思意识。对自己一天、一周、一个月形成反思,自己在这一天里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今天有没有按照自己计划进行,如果没有是因为什么原因;自己这一天做了哪3件重要的事情,同时根据自己情况对接下来2周、1个月进行反思。
3、记录时间、分析时间。自己每一天时间都做了什么,从而了解自己学习、工作、休闲等占比。
情商管理:
随着自己审美和阅历的提升,就会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个。
沟通技巧:
1、当一个人有一些敏感性的问题需要向对方诉说,又害怕拒绝的时候,可以通过,我可以向你提一个问题吗?在之后得到别人答案以后,继续接下来的话题。
2、为了让对方有一个回答的最大兴趣,我们可以放低自己位置,采取请教的提问方式,比如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能告诉我关于...的问题吗?
3、当面对一个不善言谈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根据自己真正了解的一些想法后,挑出重点,进行引导。比如,再想想看,是不是还有一个环节我们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