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市场,陌生之间也存在通过爱心互相帮助的情况,比如慈善。市场和慈善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又如何呢?
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和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归结起来,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以见成效。
一、缺乏反馈机制
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没有。比如在市场里,一碗牛肉汤10元钱,顾客吃完后有两个选择:继续吃,或者离开。看顾客离开后,作为商人,也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质量,要么降低成本,否则生意没法做下去。但是慈善事业没有这样的反馈机制。白送一碗牛肉面,肯定都有人要,不管质量如果。在商业里,很容易挑选出是谁更善于从商,而在慈善中,很难判断哪种行善更有效率。
二、委托代理问题
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会大打折扣。
三、所托非人问题
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当地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只会适得其反。
四、养懒汉效应
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懒惰,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相反,人们努力的不是争上游,而是争下游,争取的是如何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的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因此,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所想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会把钱给谁?
看过金星采访潘石屹视频,当时金星问潘石屹为什么给哈佛大学捐3000万,而不是把钱捐给国内的学生。潘石屹回答说,他是把钱捐给考上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这时候金星说,能够考上哈佛的中国学生还需要捐助吗。他们的智商和头脑很容易就能赚到钱。为什么不把钱捐给更需要的国内学生。
这个对话很有意思。钱应该捐给谁。潘石屹是个生意人,他把钱捐给了聪明的穷人,这是一种投资。把钱捐给缺钱的人,而不附加其他任何条件,那是慈善。如果是我拥有这样一笔钱,我会把他捐给需要的人,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
从另一个角度想,人们总是更加愿意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当你很努力,能够成就更多别人的利益时,你就更有可能获得帮助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不要去期待别人对你做慈善,而是要增加自己的投资价值。对待别人,能够始终保持慈悲之心;对待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