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行也.道,律也.道,易也.故无道则行无所依,乱之始.
【注解】“道”是行动实践,“道”是自然规律,“道”,万事万物的变化。因此,没有“道”,万物运行就没有凭依,就会开始混乱状态。
【原文】教之道,非传道止,在修行,在明律,在易性.教之道,生之道.心之道.信之道.行之道.传道之道.
【注解】教育之“道”,并不是传授了道理知识就可以了,还在于引导实践行动,明白世界的规律法则,在于塑造改变本性。教育之“道”,遵循生存之道,心理规律,种植信念,遵循实践规律,这才是教育内在所传承的大道。
【原文】生之道以明生命之义,生而无为,生而有为.心之道以明心见性,正心以增 悟性,性圆无善恶,心向而分也.
信之道以明神,信而通灵达志,信而有依,无信者无度无立也.
行之道以交以易以习以意,善行者能交,善行知事易于行,常行自成习化意.
传道之道当明道法自然,自然之道盈而不满,均也,和也.凡物所用,据性而为,凡人所学,因赋而育.二者悖乎?非也.博而后专也,根而干也.
【注解】生存道理在于(使学生)明白生命的要义,懂得生命之中有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遵循心理学规律,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心,正视内心从而增长悟性。人的天性如同正圆形,本性无善恶之分,心有所趋向然后分出了喜好善恶。
培养信念信仰,在于(使学生)明白精神力量,有信仰就会感受万物有灵产生志向,所行所信仰的就会有所依据,而没有信心和信念的人没有节制尺度,不懂得靠什么立足。
实践行动之道,通过交流交往、不断改变、反复练习,用心领悟形成主动意识;善于行动的人明白再难的事情只要行动就会开始变得简单,常常实践行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习惯并转化为主动意识。
传授规律的方法,首先应当明白“道法自然”。自然之道理追求圆满但又不能满足,而要保持均衡,平和。事物皆有物性,使用时要根据物的特性,人也是这样,凡人本性有所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应当根据天赋育人,因才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道法自然和根据人的特性而教育,一个自然,一个不自然,这两者相矛盾吗?不是这样的。有了广博的底蕴作为基础,再根据爱好特长引导学生深入专研,这是先培育树根,然后生长主干和枝叶。
【原文】教之道,天之道,国之道,家之道,人之道,不可不慎思谨为之也.
【注解】教育之道,遵循天地之道,是立国之道,家庭延续之道,以人为本之道,不能不慎重思索谨慎对待和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