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五百年后的金庸经典小说相当于我们现在读的《水浒传》,深以为然。现在所谓的古典严肃音乐何尝不是一两百年前的流行音乐?
可惜现在很少有人再看武侠书,我们更喜欢看西方奇幻小说,如《哈利波特》。
1.逻辑自洽,武侠小说也能风靡世界。
中国武侠小说就是外国的奇幻小说,都是在历史演绎中融合了特异元素(中国的武侠元素或西方的奇幻元素)。有趣的是,同样的内容格式,武侠小说为什么没有如奇幻小说般风靡全球呢?有一种说法是,武侠小说缺少严密的自洽逻辑。所谓自洽,意思是按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不矛盾、不错误。
武侠小说的逻辑通常不严谨,结构松散,甚至不合常理。比如说武功,按照常理都是老年人身体弱,但武侠小说里一般都是年长者武功高深莫测,如扫地僧、如无崖子、天山童姥等。再比如,武侠小说习惯大篇幅讲武功,小篇幅讲人物描写、故事细节,很多场景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比如西夏公主招婿,就是比着虚竹的条件设置考察问题,招考普通公务员都没有这么简单随意吧,何况是顶级公务员,要享受副国级待遇的。而且一招就找到自己的梦郎了,这概率统计学的,简直是学霸开挂啊。
而西方奇幻小说,如我们看的《权力的游戏》,大篇幅写场景细节、故事细节、人物细节,是在我们正常人的故事中间加入了夜魔啊、火龙啊等等魔幻元素,就显得更加逻辑严谨,贴近生活,比如龙妈就是把家养的宠物由狗狗换成龙龙而已,除此之外,你看到的就是正常的西方古装历史剧。
对于武侠小说,我们如果增强其逻辑性,注重世界主流价值观,可能也会拥有伟大如《魔戒三部曲》的作品。《三体》不是热遍全球吗?《新白娘子传奇》不是也曾火遍东南亚吗。
2.多维度的重要性。
《天龙八部》里排名第一的英雄是萧峰,他最让读者动容的性格是重情重义,这几乎是他一生的行事原则。可是,萧峰的单维度是情义,最后死了;慕容复的单维度是江山,最后疯了;鸠摩智的单维度是武功,最后废了。
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单维度分别是复仇和江山,但是经过扫地僧的开导转化,他们将王霸雄图血海深仇的单维度,尽归尘土,反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最有趣的是段誉,爱王语嫣爱得刻骨铭心,可是偏偏人家只爱表哥慕容复,多少次为救美人受辱、受伤,依旧痴心不改。这样的情痴,按理说很容易走极端寻死吧?可偏不。这个傻小子为了讨王语嫣高兴,即使冒着永别女神的结局去争夺西夏驸马,也是感觉欢欢喜喜。
为什么段誉在单一维度走到尽头的时候不容易走极端呢?那是因为他其实拥有多个人生维度。心怀仁爱,不求武学精进,不执着江山社稷,爱美人、讲义气、懂茶花擅下棋,学佛法读易经,人生多维发展,凡事顺势而为。结果得到真爱、坐稳江山、武功超人、人生圆满。
如果说单维度人生是线的话,这条线承载你全部的人生期待,于是压力大,线绷得紧,搞不好就会在某一天拉断。而多维度人生是立方体,比如职场高度受限,我发展深度,让自己成为工匠型人才;深度不行,我发展宽度,让自己成为通识性人才;宽度不行,我还可以发展温度,让自己成为沟通型人才。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会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异军突起呢?那是因为中国除了金融、科技、军事外,还拥有比美国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维度,也就是在工业领域的全产业链制造力,这种能力是目前的欧美列强所不具备的有竞争力的维度,所以“一带一路”才能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同。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空感才有正确的人生观。
萧远山冤不冤?带着妻儿游玩,招谁惹谁了被中原群雄围攻,转眼间妻死子散(祸);可是儿子被少林收留,萧峰练就一身绝世武功,成为丐帮帮主(福);意气风发之时身份转换,变成全民公敌(祸);结交段誉认识阿朱(福);误杀爱人远遁塞外(祸);……
虚竹和尚没慕容复长得帅,没萧峰武功好,和段誉一样的呆(祸);可是他运气好啊,乱下一子,误打误撞之间把珍珑棋局给破了(福);被散去少林武功(祸);被输入逍遥派内力(福);被天山童姥抓住(祸);地窖结识梦姑(福)……
判定发生的事情是祸是福,是人们对那一个时间点上遭遇的感受,但是当我们拉长时间为一年,十年,一辈子,人们会碰到无数次的祸和无数次的福,有谁会去计算自己一生是福大于祸,还是祸大于福?
由此可见,人生重要的不是去判断祸福事件,而是从福中感受美好,从祸中懂得珍惜。
武是强健身体,侠是修炼灵魂,从《天龙八部》里,我学到的是自洽逻辑对中国武侠文学的影响,人生需要多维度竞争力,以及从祸福中感受美好、珍惜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