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又一门课期末收场。虽然,还是不急不慢,前半场继续唠叨,由分享包括前天晚上因在一个专业朋友群发言引发韩军老师来电在内的最近几天微信圈子关于语文教学问题的研讨与感悟,转入对本门课重要性的再次阐发,进而升格成为临别时候的叮咛,嘱咐他们“虽然课已尽而语文教学修养的增进仍然莫停,四大领域~~语文课程原理、语文教育历史、语文教学名家、语文经典课例~~的研习还要继续在路上。”
本门课学院安排期末考试,但形成总评成绩40%的平时成绩尚缺少依据。决定和昨天另一个班一样,也看看每位学生平日学习的痕迹。办法也与昨天一样,每人将各自手头一切能够表明课程学习状况的材料缴到前台,当场阅览打分。所以后半场便完成此事,待学生分组缴上各自材料后,我开始阅览,学生则还坐原位观看多媒体播放于漪老师一个讲语文课标中一个问题的报告录像。
由于有78名学生,终于6点20分下课时间到还剩十多份没看,于是不动声色继续阅览打分。已拿回评分依据材料的学生开始有自动背书包离开者,我也不阻拦。十分钟后阅毕,尚有约三分之二学生在场。他们似有听我说几句话的神态。于是上讲台说到:“这‘最后一课’还拖堂推迟大家晚饭很不好意思。其实,根据刚才收阅诸位学习笔记和材料所见,用不着费这个事儿,只要依前面上课时候诸位所坐位置即可评分:从前往后,第一排90分,第二排85分,第三排80分……依此类推。”学生大笑且欢呼。刚才收缴学生学习笔记及材料所看到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离讲台越近的学生材料越丰富,笔记越详实;越往后越呈退化趋势。接着说:“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现在再点一次名,还在场的为良好,已经退场离开的为合格或不及格。”我本开玩笑话,不想学生却格外当真,齐喊“老师点名!老师点名!”并张罗给我找班上名单。
78人的大班,叫一遍名字实在费时,所以我一学期好像都没点过名,现在已经下课近二十分钟后还点名,实在有点怪异,但看他们高涨之热情,只好顺从。我拿名单念名字,班长主动拿一页纸帮我将点名还在场的同学的名字给我抄写登记。
这个班我上学期也上过半年课,但因为班额太大且两学期都有“国培”等事分心,到今天为止班上学生绝大多数叫不上名字甚至人也面生,但每回上课的状态还是让我满意。他们没有坐成最令我恼火的那种水泄不通、密不透风的一大片,而是大都课前将课桌椅搬动调整成既有排又有行的中间有便于走动的通道的格局;尤其是每次都坐前两排的十几位已经面熟的学生,眼神中总有股渴望的光,属于能够对话的那种。因此到了今天这节就要结束的课,心中略有不舍。为表示对他们的好感与尊重,以及对这“最后一课”的珍重,也跟都德笔下的韩麦尔先生一样,中午特别换了一套平日极少穿的显得庄重和规整的西裤及呢质短大衣。今天这堂课,尤其是6点20以后还在教室的学生的情状,也让我觉得这衣服换得不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