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冬天,我从北京来到苏州后不久,便约着朋友,冒着南方冬日的湿寒气候,游览了南京植物园。
白驹过隙,转瞬间又一个春秋从我们手中,眼里,心里呼啸而过。
丁酉年冬天,我一个人辗转了半个地球,独自一人,又来到南京植物园。这次,是踏雪寻梅而来。看到新闻,江苏全省普降大雪,南京更是下了一天一夜,只有苏州只是阴雨,全然对这场雪毫不察觉。于是,我决定到南京来看雪。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胡不观赏哉!
一大清早,我便出门了。下得地铁苜蓿园站,步行约1公里,便走到了梅花谷附近。目之所及,皑皑白雪。深深吸一口气到肺里,氤氲着湿润的清新空气,带着丝丝寒气,直沁肺腑。梅花谷由一个带状小湖与外界隔离开来。湖水几近凝固,虽然水面仅覆盖着一层薄冰,湖水又极清,湖岸耸立的水杉,一株一株明明白白地倒映在水上。小湖对岸,梅花谷里,一位红衣女子翩然走过,恰好构成了一幅幽静恬然的景致。
一座小桥横架在小湖上,茂盛的树木与灌木成功地抵挡住了白雪的铺展,从白茫茫一片之中突兀地展露出来。雪是前天下的,沉积了一天一夜,雪的厚度想来已不如之前。
树木不太密集的地方,地面上已然白雪连片,一直延展到远方。树枝丫头上白雪点点,如同一幅油画上的点染。
湖岸处发现一个雪人,大概是昨天游玩的人堆起来的吧。慈眉善目的雪人,蹲在小树下面,迎接着暖阳的照耀,却不知他也有着名将和美人的相似命运,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太阳一出来,雪人也就要走了。
一丛不知是什么花卉的灌木林中,独有两棵枝头挂着两团雪球,别具一格,相当喜感。
快要走到前湖处,隔湖可见远处被白雪洗礼过后的紫金山。近处湖水澄练如碧玉,衰草泛黄,树木苍劲,远处山峦高耸,似与云天相接。
路旁一朵紫花,被人摘下,躺着洁白的积雪上面。美如冬花之素洁,也是一种风骨。
想树叶茂密季节的林荫道,而今枝干覆雪如身披棉袄,枝叶凋零而路见光明。四时不同景,各有美好处。
进得植物园来,迎面不远有一个小亭子,亭子周围有梅花数颗。循香踏近,淡淡小小的梅花,好不热闹地绽放枝头。
历经一年的风吹日晒,迎来这短短两天的冰雪奇缘。树枝与白雪,紧紧相偎,在暖日的关照下依依不舍地不住流泪惜别。
一棵斜长的大树,半边树干都覆盖了积雪,大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而直”之感。
在植物园内毫无目标的漫走,突然走到了盆景艺苑。从外面看到古朴的苑墙,在积雪的掩映下,却有几份时光逆流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某个历史朝代的一个下过雪的墙角下。
雪虽不厚,却足以怡情;梅虽不艳,却足以沁脾。院墙斑驳,梅香四溢,一进得这个小园子,我便欣喜自己无意中觅得一个最好的踏雪寻梅之所。
梅花香自苦寒来,冰清玉洁寄高枝。
冰雪梅香,两相对照,情趣自是别致。此情此景,吟诗也是多余。只有倾心细听,微寒的风,暖暖的阳光,在积雪不时从树枝坠地的声响中回荡。
繁花犹在,幽香暗涌,可叹前路是白头。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古诗的意境,竟是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黄梅点点,白雪铺垫,如梦似幻,正如青春。
虬枝苍茫,也得承担白雪的负荷。
盆景台上的盆景已经挪到温室里了,一个个台子变成了一块块白豆腐。
坠落的不光有落木,白雪,还有匆匆的脚印,那是我们生命的印迹啊。
被白雪收藏过的种子,来年开春,是不是会更有茁壮的生命力呢?
满眼的雪景,抑制不住地想多拍些照片。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如此自“卉”流芳。
近处的白雪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紫金山上,再与蓝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路过松柏园,岁寒三友中最傲然挺立的青松,果然挺拔傲雪,郁郁苍苍。在一大群松柏中间,长着一棵四丫八叉的古怪大树,任性得比青松还不惧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