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理念,一直停留在整理维度,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断舍离是通过整理物流空间与心理空间,
使它们从繁杂到简洁,从混沌到有序。
其实,人与人的关系也需要断舍离!
最近有个词叫“断亲”,
其意思就是,疏于与非直系亲属发生过多交往。
这些交往是“真亲情”还是“伪善意”,
重构亲缘关系,不被差序格局所束。
在关系里我们该如何进行断舍离呢?
断=我与“我”的关系,断内耗
舍=人与物的关系,断执着
离=人与人的关系,断执念
自我关系,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观照自己的想法、觉察、反思、如如不动。
人与物的关系,其实是自己的某方面需求未得到满足,
从而执着于物品之上。
理解物品与自己的真实关系,放下执着,看见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就放下了映射在物品上的执着。
最后是人与人的关系。
阿德勒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反之,我们所有的幸福也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需要课题分离,谁执行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
其次,在共同体感觉里,整合资源,未其创造价值,带来关系中的幸福感。
放下“为你好”“不得不”的执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断舍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