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乔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了发小的文字,大意是那个相处了20多年的朋友,突然间死去了。
她在旅途中得到了这个消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窗外艳阳高照,她的心却沉到了海底,不知不觉流下了两行清泪。
因为这个死去的朋友曾是她和她老公的共同朋友,现在他们在天堂相聚了,不知是否还能像从前一样,一起把酒言欢,抵足而眠。
她心疼朋友的妻子,儿子,还有小孙女。设身处地地想着他们的痛苦,因为这也是她曾经的痛,而且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痛。
她也心疼她的朋友,又不得不承认,死,对那朋友来说是一种解脱,因为他疼了两年,到天堂以后就不会再疼了。如果生是一种折磨,死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像我们这个年龄,已经看惯了生死,对死亡已经很麻木。
她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感慨,是因为她的老公,六年前也离她而去了。所以她说,朋友去见她的老公了,在天堂他们还可以喝小刀烧(一种白酒),可以打麻将……
如今朋友妻子的痛苦即是几年前她自己心情的重新上演。
而她的先生,就是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那个人,也是我认识了二十几年的朋友,而且还是我的同事。
二十几年前,网络还不是那么发达,想遇见一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真不是太容易的事。可能近在咫尺,你却不知道。
不像现在,易如反掌,在公安部门户籍系统上输入出生年月日就会出现一系列相同生日的人。
那时候,遇见了总会因为一些机缘,这就是一份惊喜,感觉生命真的是好神奇!
在同一天,两位母亲经过甜蜜的痛苦带到这个世界两个新生命,也带给两个家庭新的生机。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希望。
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被借调到派出所帮忙整理户口。姓名、出生、籍贯、家庭住址和照片等信息分别给予分类编号,逐户逐人地充实。
这是公民身份信息输入电脑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那个人。
他竟然还是我的同事,又被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俩曾经为谁能大一点争论过,我说我是早上5点多钟出生的,他只微笑不做声,我就知道了,他肯定比我小。
我就咯咯笑着让他管我叫姐姐,做姐姐的感觉很美妙,好像占了很大的便宜似的。
当然他从来不管我叫姐姐,反而让我叫他哥哥,当然我也不会叫的。
这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
后来我就生病了,一直在家中静养。就在我生病两年以后的一天下午,一个同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死了。
我家的固定电话,在梳妆台下面那个横格上,放得很低很低。我接完电话,瞬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懵了,双腿跪在地上。
他死得很突然。是在夜间,睡过去了,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是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会一动也不能动了。而且不久这个躯体就会灰飞烟灭,永别人世间。
其实说实话,他的死对我的触动那么大,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出生。我们同年同月同日生,会不会有相同的八字?相同的八字会不会有相同的命运?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使其它都相同,但时辰却是不同,所以,命运也不会相同。因为他已经死去六年了,我还活着。
虽然我也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但那都是过程,结局是我还活着!
那么多的巧合摆在我的面前,让人不得不去唯心,感叹世事的无常。
死去当然就会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了,也不能再感受到亲人和朋友们的欢乐和悲伤了。
无动于衷于: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的伤痛和长夜里的悲冷;孩子永远失去父亲的陪伴。
朋友的心也是戚戚然,当然包括前几日死去的那个朋友。突然感觉死亡就像一场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死去,所有的这一切都感受不到了,留给活着的人痛彻心扉地去感受,流干了泪,哭白了头。
从前,我对死亡也心怀敬畏,很是害怕。因为年轻,感觉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自从生病以后,体会到了那么多大大小小奇葩的痛,看到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而且年龄也日渐增长,对待死亡已经看得很淡很淡,想得很多很多,真的是不怕死了。
在去步行街的路上,有几家开石碑店的。每次路过,我都会仔细地看上面的文字,也会认真比较雕刻的花纹哪一种更好看。因为这是那个世界里家的门庭。
清明时节,坐火车远游,车窗外常常能够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坟冢,有的干净利落,有的荒草丛生,有的板板正正放着祭奠的花圈……
还有最近看了《花开月正圆》。里面的人死去以后,坟冢修得又大又漂亮。除了墓碑以外,坟冢本身还用水泥围了起来,这样很安全,就不怕经年的风吹雨淋了。
是的,关于死亡,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也想麻木地生活,过了今天不管明天,但我却做不到,或许这就是我们A型血的性格。
记得出院的时候,医生对我们的嘱咐就是,除了管住嘴迈开腿之外,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少想闲事。
但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只明白道理,却忍不住亲身去实践。
我也常常去想追悼会的样子,不禁又把那一场“盛会”当作了一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总有一天,主角会变成自己。
不管是谁,不管你是曾经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是曾经健康还是疾病,都会有这样一个舞台,做一次主角。
原谅我这样想。因为每一天夜晚躺下,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所以我会尽量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质量,有的时候就难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面对父母,面对爱我的人,愧疚埋在心里。
因为我不能时时刻刻面面俱到地关心家人。过节不能回去团圆,也不能领着父母游遍千山万水,更加无奈地看着孩子自己打拼……我握紧了拳头想为每一件事情推波助澜,却使不上力气。
我关心的是自己,是自己每天的饮食和睡眠。我只能这样,唯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陪伴。
知道你们都爱我,祝福我健康,所以我要好好活着,让爱我的人心里都是我鲜活的样子。人在家就在。
我常常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用别人的故事点化他们,告诉他们生死无常本是人生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以悲伤,但不能过度。可以难过,但不能沉浸。
天渐渐冷了,房间里也空旷冰凉。老公躺在身边的夜里,就很温暖。而白天他不在家,我躺在床上就会手脚冰凉。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不在,他也会很冷。
还有孩子,都已经很大了,还有操不完的心。在一个母亲的眼里,孩子不管长到多大都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奶奶70岁,父亲50多岁的时候,我们回老家。奶奶对父亲还有说不完的叮嘱和牵挂。
我承认我是一个拖泥带水,儿女情长的人,心中总有太多的放不下。
正如前几天死去的那个人,引起了我朋友的愁思,朋友的思考也打乱了我的心湖。
其实对死亡的思考并不是一种悲观,只有通过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才能更好地去生活,这恰恰是热爱生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