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之殇
汉语,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传承最完整的一门语言。现在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她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载体,炎黄子孙特有的标签。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语承载了数之不尽的文明硕果。《诗经》、百家经典、《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由汉字汇成的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一部部著作,宛如天空中璀璨的星辰闪烁着东方文明绚丽的光彩。数千年来,每一位炎黄子孙都热衷于仰望这文明的星河,每一位龙的传人都骄傲于这方方正正的汉字、意深韵长的汉语。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放开的浪潮,西方各色各样的商品开始涌入中国。可口可乐、麦当劳、电子表、西装、牛仔裤等等开始成为国人追捧的时尚。紧接着,欧美大片、欧美金曲、欧美书籍也开始风靡于我们的社会。而附身于这些商品和艺术之上西方文化,开始一点点地吞噬着我们引以为傲的东方文明,以至于,人们用最雅正的汉语创造出了一个最糟糕、最奴性的词语——洋气。慢慢地,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西方的就是洋气的,东方的就是土气的。
最致命的是,随着英语成为学生的主要学科之后,大部分学生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放在了汉语学习之上。这导致汉语所承载的东方文化处在了鲜有人钻研,甚至鲜有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就这样,80、90、00,几代人下来,东方文化现在已是岌岌可危,面临着或将断代的可悲局面。
我们说语言是有生命的,看看我们可怜的汉语吧,她早已是满身伤病,奄奄一息。学生读不懂诗词古文,却满不在乎地说这些早已过时;老师提笔难书,却腆着脸说这些都不重要;教授悟不出思想,却站在台上大放厥词。至于芸芸大众,都乐于去追捧时髦的洋派,谁还会去读古文,谁还会去作诗词,谁还会去在意汉语的现状。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英语四、六级的苦。我在想,如果语文也搞一个四、六级考核,那么不知道现在的我们有几人能通过四级呢?我的这个想法很荒谬,但是我知道没有几个人敢于去面对这个荒谬设想下的荒谬结果。不懂诗词格律,不懂文章要义,不懂传统理念,试问你拿什么去通过这考核?汉语已病,我哀其不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已经铁的事实。
于是乎,大街小巷上四处是病句标语,荧屏之上铺天盖地的烂词广告,自媒体上充斥着词不达意的标题文章。甚至我们文化气息最浓春晚都把满是伤感的《将进酒》搬上了喜气洋洋的舞台。甚至我们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都能把鸿鹄的“鹄”字读错。这就是汉语可悲的现状!
读不懂诗词古文的人,昧着良心说这些老古董透着迂腐;写不出妙文的,恬不知耻地说他那不堪入目的文字是创新;悟不出思想的,云遮雾罩,故弄玄虚,美其名曰这是玄学。而什么都不懂的,就一句“去他娘的文化,只要不影响我挣钱!”理直气壮,一脸的不屑。
其实那些什么都不懂的,骂“去他娘的”的人还是好的。就像封建社会的普通百姓,大字不识,却也不会给汉语抹黑。最可怕,也是最可恨的,就是那,胸无点墨,不懂装懂,却还要打着文化的旗号去骗吃骗喝的假文人,假专家。正是这些人谄媚地西化,无耻地卖弄,肆意地“创新”,一点点地毁了我们的汉语,一点点地毁了我们的东方文明。
而这些伪专家、假文学家们嘴上说的“珍贵的汉语言”,正是在他们的丑恶行为之下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没落。这是何等的讽刺,这是何等的悲伤。
然而我坚信,只要还有人和我一样为我们的汉语悲伤,为我们的汉语呐喊。这承载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汉语终将迎来春天,重新焕发出她那灿烂的光辉!
号鸟悲鸣,在河之畔。
我心忧虑,汉语之殇。
号鸟浮游,在河之央。
我心悲切,汉语之殇。
号鸟盘旋,在河之上。
我心将死,汉语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