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李笠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5年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品集。特朗斯特罗姆被认为是战后伟大的诗人、作家之一,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对中国当代诗坛产生过重大影响。
用时月余读完,一是工作繁冗,难以连续展读;二是这位瑞典诗家的作品虽文字凝练、明白如话,却意象繁复,如花瓣层层包裹,花蕊深藏其中,其韵幽长,须慢慢品味。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始终在探寻醒和梦,内与外,关闭与敞开,记忆和遗忘,影子和身体,时间和死亡等关系。如《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等作品正为其创作理念的体现,他常常采用深度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并把强烈的情感藏在平静的文字里。他的诗是凝练艺术的典范,他是营造意境的大师。清代诗论家叶燮《原诗》谈到诗的意境:“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意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溟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此说与特朗斯特罗姆所认为的“诗是最浓缩的语言。它容纳了所有的感觉、记忆直觉、知识……言简则意繁。”几可近也。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1年)一共只发表了200来首诗,用这样漫长的时光冶炼的诗句,必定比那些批发式的、量产化的长诗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诗人北岛评之:“他的每首诗都近乎完美。”谓其“20世纪以来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并非过誉。
读者能够欣遇这些美好的诗歌,与译者李笠(旅居瑞典的中国诗人、学者、翻译家、摄影家)功不可没,他的译文尽力还原了作者诗歌的意象和内涵,耗费不少功夫和心血。
本书的装帧设计新颖大气。
《美语新诠1:海外喷饭录》《美语新诠2:谋杀英文》 乔治高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国内读者对作者乔治高(高克毅)先生并不大熟知——乔志高(George Kao),本名高克毅,祖籍江苏江宁。1912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父亲是庚款留美的官费生。三岁回国,受中国西化家庭的传统教育,随塾师攻读四书五经,燕京大学毕业后返美,为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久居纽约、旧金山、华盛顿,1930年代曾任上海英文《大陆报》、《中国评论周刊》美国特约通讯员,抗战时任职纽约中华新闻社,后长期当任“美国之音”编辑。自1960年代起,撰写“美语新诠”系列语言随笔,发表于港台报刊专栏,影响几代横跨中西视野的年轻学人。后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出版中文作品《纽约客谈》《金山夜话》《美语新诠》《鼠咀集》等,英文著作有《湾区华夏》(Cathay by the Bay)《中国幽默文选》(Chinese Wit and Humor)等,与其胞弟高克永合编《通俗美语辞典》。译作有《大亨小传》《长夜漫漫路迢迢》和《天使,望故乡》,主持白先勇《台北人》的中译英工作。乔志高是香港翻译学会荣誉会士,2008年逝世于美国佛州。.
这两册书乃为其“美语新诠”系列语言随笔之精选集。高先生汉英双语修养造诣颇深,在中英两种文字、文化间左右逢源,自由穿行,功力深厚,不独英语爱好者可睹其字字珠玑异彩,亦让汉语学习者受益匪浅。其行文严谨,不乏风趣,亦庄亦谐,耐得咀嚼。正如梁实秋所评“不但精审,而且有趣。”书封所镌“翻译大家的地道英语经,最启人心智的美语札记”,白先勇誉之“高先生既有中国人彬彬君子的修养,又有西方人典型绅士的风度,是集中西文化美德于一身的人。”非为广告之辞,乃实至名归。
其人其文令读者感佩,台湾散文家黄碧端在序言中深情缅怀高先生的辞世:“我仿佛看见繁茂的大树枝叶日渐落尽,掩袭而来的是这个时代广大的喧嚣和荒凉。”
读此书时,适逢筑城大雨绵延半月有余,满城不胜寒湿,从中得到不少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