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看《稀缺》第二遍,这本书是今年对我启发最大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原则》)。
全书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稀缺的根源来源于“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就是“拥有的比想要的少”
二、管窥视野
在管窥视野里的东西,才是你当下最关心的事情,其它事情哪怕再重要,个体也会自动忽略。
三、带宽
带宽,指处理信息的能力。带宽的宽窄决定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你的执行能力。
四、稀缺陷阱
只顾解决眼下重要紧急的事情,不关注长期有利,有价值的事情,就会陷入稀缺陷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五、余闲
只有有了充分时间和资源后,你才有余力去规划未来,才能提前去做那些长期有价值的事情。拥有余闲是逃离稀缺陷阱的前提。
六、全书再讲解了“稀缺”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后,给出了解决稀缺的方案。
想要逃离稀缺,首先要理解稀缺的内在逻辑。内容逻辑,简要概述就是:开始有稀缺心态—产生管窥,只关注管子里面的事情—由于总不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总是被事情赶着走,从而加剧带宽负担——掉入稀缺陷阱,总是处在稀缺的状态。
解决方案就是从内在逻辑上打破。首先,要拥有余闲,因为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你才能进行合理规划。拥有余闲的办法,一是,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将管子外的重要事情强行拉入你的视野,进而提醒你不能只关注当下。二是,高效利用自己的带宽、节约使用自己的带宽,将带宽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三是,重复性事件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进而不用每次都进行权衡。其次,拥有余闲以后,还要尽早最好规划,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措施。具体方案有,将未来模糊的截止日期,分解成一个个可感知的小目标,阶段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