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潭门渔民为什么要去西沙或者南沙捕鱼、采集?那里海途遥远,天气莫测,每次出海就是一次搏命。
一种说法是自古以来,西沙、南沙就是潭门渔民的传统渔场。这是蛮不讲理,什么叫自古以来?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近海无鱼,这显然不对。现在是近海无鱼,而潭门渔民南沙耕海的历史最早恐怕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近海也无鱼?我了解至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近海还有鱼,不但有鱼,而且有很多鱼。
今天,边防阿宝讲了个故事,他在和渔民聊天的时候也曾问起渔民这个问题, 潭门渔民为什么要去西沙或者南沙捕捞?渔民的回答是我们没有菜。阿宝很迷惑,海里那么多鱼难道不是菜吗?渔民说,那是鱼,不是菜。阿宝瞬间明白了,渔民说的“菜”指的是米、面。
海南多山,潭门临海。无地可种,无粮可收。在历史上,渔民们大概是穷得就剩下鱼了,鱼肉恐怕真的不能当饭吃。于是先辈们筚路蓝缕,(用这个词不合适)远赴西沙、南沙,捕捞海龟、海参、贝类这些值钱的海货,运到星洲(新加坡)、大马一带与当地华人交易,以物易物,换回米、面和其它生活用品。所以可以这么说,潭门渔民是东南亚华人商品交易网络的一部分,这才是潭门渔民一定要去西沙、南沙捕捞的原因。
然而问题并没有完美解决。为何新、马包括越南渔民没有就近捕捞而被潭门人做了这个生意?我只能瞎说了。东南亚土著居民生性懒散,加上航海技术够烂,可能根本没人干或很少人干这营生。而鄙国人民向来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了解一下华工在美国修铁路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