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班回家正好碰上老妈也刚到家,还累得气喘吁吁的拖回两把塑料椅。我特别奇怪地问:“怎么买回两把这种塑料椅?”“人多的时候才有坐呀!”“可咱们已经有八张餐凳,两张藤制矮椅,一套沙发,两张小方凳,家里两口人,平时来些亲戚、朋友,也完全够坐哪!为什么还要买?”“才5元钱一把。”我听后翻了个白眼,不认同老妈的消费观。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消费观: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那么,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有需求才消费
“消费”一词字典的解释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既然是为了“需求”,就得看这件东西是否有“用武之地”。就目前家里凳子、椅子的数量,完全够平时用,就是我家来最多客人的一次都没有出现客人没地儿坐的现象,所以,再增加的这两把椅子,对我们家目前的情况来说,不是“需求”,反而占用了空间。虽然两把椅子一共才10块钱,但这10块钱花在不是“需求”的地方,反而成了浪费,而不是消费。
二、买精不买多
前两天看到慓悍猫叔在微信公众号上说,他在宜家买了一把999的椅子,咋一听999一把的椅子,真是奢侈。但因为像他这种公众达人,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需要一把让自己坐着舒服的椅子,便宜的椅子很难在舒适度这方面满足猫叔的需求。虽然贵,但却是无论多少便宜的椅子都无法提供的价值。
三、量力而消费
贵的东西固然好,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也不能算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现在有很多人,一味追求享受,信用卡透支;或者为了一个名牌包包,节衣缩食。这并没有提升生活品味,反而降低了生活质量。猫叔买的一把999的椅子,是因为他已经具备消费999一把椅子的能力,买了这把椅子,他的其他生活不会受影响。但如果我也需要一把舒适的椅子,我也去挑一把999的椅子,那么我必须在其他方面节省下来,比如:这一个月的中饭得由18元一餐的标准降到10元一餐;或者买早点的时候不敢再加一杯豆浆。我的生活质量因为这一把椅子大受影响。我可以去挑选一把价格适中,舒服度也相对适中点的。尽管坐着的时候没有坐999的舒服,可也不会太差,与此同时,我的其它方面生活不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