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工作两年,相亲无数。活在一个不相亲就是异类,没结婚就是有病的年代。不漂亮,不丑,不迎合,不生扑,没心机,不穷,小富。有很多人努力跻身其中的体制内工作,也有随时离开体制的专业技术能力,父母健在,好友两三,工作上进忙碌,业余生活丰富,不泡酒吧不抽烟,混迹于各大相亲群体,只看不说,因为渴望爱情,害怕孤独,从未放弃相亲。
相亲本该是两个有着结婚意愿的人去相识、接触。近日,在某群看到了某媒人总结的相亲宝典,多数是针对女生的。生活在经济发展正在起步的三线城市,靠近京津,房子均价超过1万。市区基本现状为:体制内工作女生较多,本科以上学历女生较多,农村男生优秀的经济稍差,经济好的个人素质稍差,综合条件较好的男生极少。综合价值高的女生为了世俗不得不降低条件,退而求其次。有要求相当条件的女生经常会被批判。
某相亲群主近日总结的相亲宝典中,明确提出女孩子不可要求男生有正式工作,因为有正式工作的人太少。然而,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许多男生在相亲要求中都明确提出女生要有正式工作,最好是老师、公务员等。我也因此优势,见过一些这样要求的男生。那么为什么在这个男性建立的要求上,女性就不可以做出对等的要求?因为女性努力、优秀,得到社会的认可人数居多,比较普遍,就变得没有价值么?男性作为社会群体并没有体现其优势,却要求女性去包容。
许多人喊着我们拒绝相亲商品化、标签化,但我是学经济出身,如果真把这件事情比喻成商品看,那么相亲市场中男性的价值有炒作之嫌。大家都知道,商品市场最怕的是某种产品过剩,翻开单身女性基本情况调查表,学历高、工作好、颜值高的不乏有之,因为太多,商品形成了不良竞争,这个商品好像卖不出去了,好的,以父母媒人为代表的所有者就要为商品降价,这家看那家商品通过降价卖出去了,自家的也开始降价,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第三方给供应商和产品本身灌输这样的思想,不降价就滞销了,你,不降低条件就嫁不出去了。可是事实上,有社会调查表明,比起女性,男性更害怕孤独,男性对婚姻的渴望,远远超过女性,女性的某些滞销情况,有炒作之嫌,若所有商品高价不降,必有买者。
但事实上,我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男女性分工、地位转变的时代。在几百年前,女人裹脚、不出门,无经济能力,不能养活自己,依附于男人,生养孩子,三从四德,过完一生,经济地位决定他们必然是被动的,无选择的,他们必须去适应男人。而这个时代不同了,你的身边90后女孩有几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几个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甚至职业规划、收入一点都不逊色于男生,她们必定不再是听话的玩偶,甚至是更成熟的伙伴。她们的父母倾注所有,可不是为了让她们某一天只是单纯地“嫁”了出去。就像电影中父亲说的,要看着女儿骄傲的出嫁,就像赢了一样。
我所在的单位,领导一层60.70后居多,几乎全是男性。但是在我90后这一批新人中,考入的女性居多。当初我考入时,100人参加考试,要1人,前10名无一男性。20-30年后,女性领导者一定越来越多,女性的社会地位、话语权、选择权、甚至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旧势力的维护者必然会以舆论、社会习俗等来制约新力量的发展。不去激发男性力量的崛起,却要求女性降低条件,实力的对比会逐渐将某些旧有的东西推翻。女明星找小鲜肉只是未来的一部分缩影。我身边一个97年的漂亮姑娘说,她找对象已经什么都不要求,只要能哄她开心就好。说面包我自己有,你给我爱情就好显得低俗,但是什么都有的女人,就真的可以勇敢的选择。
时代的变革中必然需要牺牲者。特别是这种悄无声息的变革。就好像近代中国的探索改变之路,牺牲了多少人,走了多少弯路,旧势力多少次重新抬头。但这终究是一个推陈出新的社会,必有适应新的时代的规律才能达到平衡。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孙会面临的好的局面。
要相信,优秀的男孩子大有人在,不要因为害怕滞销而委曲求全,事实证明,委曲求全比滞销并不好受。还是要去相亲,骄傲的、自信的、尊敬的、谦虚的,以善待人。喜欢就说出来,亿万富翁也不怕,不喜欢就笑着拜拜,再痴情也不可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