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姨和老张都是50年代出生的人,父母都在一个单位-省机械维修厂,厂那时的厂子很大,有几千人,小学时候俩人同在厂里的子弟学校一个班上学,后来初中高中就在县里的学校读,高中毕业后就进了省机修厂,分配在同一个车间。
当身边的同龄人都一个两个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两人却男的没找,女的也没找,整个车间就他俩单着,眼看就要28岁了都要奔三了,家里人都着急了,车间主任梅姐灵机一动,给俩人牵线处上了对象,谈了一年办了婚礼,再一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小名叫为为。
中国有句老话;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说人只有在为人父母后,看着自己孩子的长大,才会感慨时光容易流逝,也体会到父母当初一饭一羹养育自己的不易。而刘姨也是看着为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一个胖小子长成了一个快1米75高,体重超了180斤的胖小伙,深感为人父母的不易。
高考后,为为也没有考上大学。刘姨于是让老张去找了厂领导,把为为也弄进省机修厂,为为开始说想和同学们去深圳闯一闯,但被刘姨否定了,并说,我们就你一个孩子,你要是去了深圳,离我们几百公里,将来我们老了有点什么事情,连能指望的人都没有。而且去深圳打工多苦啊,在家里,进了厂子,一辈子都有饭吃。
为为最后没有去深圳,听父母的安排在厂里上起了班,因为只有高中文凭,坐不了办公室,去了车间跟林师父学机修。
为为人比较老实,也勤快,脑子虽然没有刘姨和老张那么灵光,但是学起东西来也是很认真,林师父很是欣赏他,将自己老家的侄女英子介绍给了为为。
刘姨开始听说英子家是农村的还有点不乐意,觉得自己夫妻好歹是双职工,儿子怎么也得找个城镇户口的女孩。只是没想到皮肤粉嫩脸圆圆眼大大的英子穿着小外套,配着短裙和长靴,干净好看的站在为为跟前时,为为是喜色难掩,明显一眼就喜欢上了,而刘姨和老张也很喜欢英子的外表,觉得英子好看还洋气,没有一点农村人的感觉。
而在英子眼里,为为是个老实人,刘姨和老张都是双职工,为为有固定的单位还是独生子,自己一个农村人,能找到这样的对象,是很好的了。虽然她没有谈过恋爱,但是都知道,城里肯定比农村好,所以也是宁肯在县里的超市做营业员,也不愿回去家里务农。
两个年轻人都相中了对方,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辈开放了许多,恋爱的节奏也快了许多。
从那次见面后,为为每天都都去超市接英子下班,在家吃了晚饭后就出去江边散步,晚上再一起回到家里,看着为为和英子俩人腻歪的模样,刘姨是暗暗欣喜,觉得应该不久就能抱上孙子了,于是和老张商量着上英子家去和英子父母商量两个孩子的婚事。
选了个好日子,刘姨和老张还有为为,由英子领着去梅子村见英子父母,英子父母是朴实的农村人,说一切都随刘姨来定,只要为为对英子好就行了。
为为和英子很快的就办了婚礼,英子的肚子也很快就隆起来了,第一胎生了个女儿,粉嫩粉嫩,和英子长得一模一样,刘姨喜欢得不得了,和老张每天管着一日三餐带着孙女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想着自己都退休了,便在县城中心楼盘一次性付款买了套三房的商品房,一家五口美滋滋的搬出了厂里。
新房离英子上班的超市更近,英子也很满意这样的生活:自己的工资就是零花,老公每个月象征性的交几百块给婆婆做伙食费,孩子的奶粉尿垫公公婆婆给包了。
很快英子和为为有计划的生了二胎,是个白胖小子,和为为小时候很像。刘姨和老张是开心得合不拢嘴,这下孙女孙子都有了,隔壁那些只生了一个孩子的邻居都羡慕老张家,说他们张家一个好字是凑齐了,真有福气!
只是刘姨和老张没有高兴多久,烦恼就开始来了。原因是只带孙女的时候,老两口从买菜做饭洗碗打扫家卫生带孙是一条龙服务全包了,为为和英子是白天上,中午回来吃个饭午休半小时,下午接着上班,晚上回来吃饭,吃完饭逗逗娃,刘姨和老张一个洗碗一个拖地没有觉得有什么。
只是孙子满了三个月后,儿媳回去超市上班后,老两口又要弄一日三餐又要带两个娃,明显有些吃不消了。早上刘姨在家看两个孙,老张骑个电动车出去买菜,回来帮忙看孩子,刘姨或做早餐或冲奶粉,弄好给两小的喂。
到了11点,老张赶紧赶忙做饭炒菜,在儿子儿媳回来前要做好四个大人两个孙的饭,而刘姨则背上背着孙女哄睡,手里还要抱一个小的孙子。中午饭后小俩口有午睡的习惯,老两口则是洗碗收拾哄孙,一刻也没得停。
到了晚上,原希望儿子媳回来能帮忙带带娃,自己能帮老张一起收拾搞下卫生,但是两个年轻人吃了饭筷子一扔就回房间躺着玩手机,孩子在床上爬着自己玩。对此刘姨心里非常的看不惯,脸上难免有些不难看,但两个年轻人好像什么也没察觉。每天都是这样,弄得刘姨一肚子的气没地方说,就是脸色越来越黑。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快半年,刘姨实在忍不住了,生气地和老张说,你看你儿子,回到家里是什么也不帮忙,就和老婆团(粘)在房间玩手机,就不会心疼他的父母都是60多岁的人了?
还有英子也是,回来也不想着帮忙抱抱两个小的,让我也能休息休息,住在这个家里,钱不出,力气也不出点吗?好脾气的老张摆摆手示意刘姨小点声,有什么晚上开个家庭会议,把家务活分配一下。
晚饭后哄睡了两个孩子,老两口和小两口坐在客厅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
老张委婉的说了这半年老俩口辛苦的地方,提出孙女马上上幼儿园了,家里的事情要做一下分工。为为听了后没有太大反应,倒是英子抿嘴笑笑表了态说,爸,没问题,我们听你们安排就行。
于是老张就宣布了,等孙女开学了由为为负责早送晚接,老张和刘姨带着小孙子负责一天的买菜做饭,每次饭后英子和为为帮忙洗碗,搞好各自房间的卫生。
家务做了分工后,刘姨和老张确实也轻松了一些,但是这种貌似平静的日子也就过了几天。刘姨又有了新的不平衡。起因就是每次英子洗了碗后,为为就要给英子揉揉后腰,说是英子生孩子时打麻醉留下的后遗症。
看到儿子对儿媳如此的关心,刘姨心里有些泛酸,觉得自己这些年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的,每天带孙做家务做到腰酸,也不见儿子关心一次。于是刘姨常常在房间里和老张吐槽儿子只会心疼老婆,却不会关心下老妈,老张只能开导她,让她不要想太多了。
而每次再见到为为给英子按背揉肩的,刘姨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英子好像察觉到婆婆的不愉快,于是每次饭后洗了碗就抱着儿子进房间关上房门,一边哄儿子睡,一边享受为为的按摩。
英子的这种做法更让刘姨不高兴了,和老张嘟囔儿子和儿媳就是拿两人当自费保姆了,一起吃饭时儿媳不说话,就知道端着碗吃饭,也不知道给孙子喂饭,每次吃饭,儿子就知道给儿媳碗里夹菜,也不知道给自己的爸妈碗里夹点。
刘姨说白养了个儿子,去陪儿媳回岳母娘家拎着大包小包,但是自己的亲爸亲妈却连儿子倒的一杯水都没有喝过。刘姨还说,儿媳洗个碗拖个地,儿子就怕她累着了,亲妈帮衬着将两个孙带到上小学上幼儿园了,儿子也没觉得亲妈有多累,好像都是应该的。
刘姨絮絮叨叨,在家里和老张讲,有时在公园和老姐妹们一起遛娃时也忍不讲。这一群当了婆婆的女人好像娶的都是同一个儿媳一样,在她们眼里的儿媳妇都是除了打扮好看就什么也不会,在家什么也不干,还被自己的傻儿子往死里宠,这些婆婆当年做儿媳时都要孝顺公婆,但是到了自己做婆婆时又要反过来给孩子出钱出力的当免费“保姆”,她们觉得时代是变了,但是她们吃亏了!
日子就在刘姨的絮絮叨叨中过去,几年下来,英子和刘姨说的话更少了,现在两个孩子都上上小学,每天要送要接,晚上要辅导作业。英子觉得除了孩子,她谁也顾不上了。
英子隐隐知道刘姨对自己是有些不满的,但是不擅言辞的她也不知刘姨不满意的点在哪里,她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婆婆很能干早就和公公做好饭菜等她们一家四口回来,而吃完饭菜后急急洗了碗她 又要给两个孩子辅导作业。
英子觉得自己每天也过得像打仗一样,除了上班就是孩子,有时晚上还要在工作群里回复信息,还要发工作朋友圈,有活动时还要给老客户发信息通知。
还好比较安慰的就是为为从始至终都是个老实男人,心思都在她和孩子身上。部腹产时背后扎麻醉时的位置一直没有恢复,弯腰久了就会麻木。为为每次都会心疼地帮她揉揉。这些年努努力力终于不用天天呆在超市卖场了,进了办公室了,但是天天对着电脑做各种报表数据,肩膀都是僵的,而为为听说后也是主动帮她捏捏肩。
只是英子没有想到的是,为为对自己的好,有时看到刘姨眼里,却很不舒服。英子也发现和刘姨在家里能说的话越来越少了,刘姨常常都黑着脸,眼里带着不高兴。英子为了避免引起冲突,就尽量少说话。为为以为刘姨是到了更年期,但是英子上网一查,刘姨都60好几了,早就过了更年期,心想既然不是更年期,那就是对小俩口有意见。
家里的氛围更压抑了,英英和为为在房间里关着房门的时间更长了,而刘姨也是觉得日子过得太憋屈了,和老张提出来,要买多一套房子,和儿子儿媳分开住。老张同意了,刚好同小区同单元楼上邻居的房子准备出手,老张和刘姨过去看了两次后就付款买了。
签了购房合同后,一家四个大人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老张宣布,两个孙上小学了,目前的这套房子不够住了,楼上同样单位买下来了,为为和英子年轻人,多爬层楼梯,住楼上,白天为为接送孩子,午饭和英子在单位解决,晚上下班后接了孩子带家里一起吃晚饭。还像以前一样,饭后洗个碗就好。楼上的房子老俩口已经一次性付了款,以后房子也是给小夫妻的,只是积蓄都用完了,以后每个月的水电物业管理费就由为为两口子负责。
听了老张的话,英子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表态,一切都听老张安排。心里暗暗高兴,这么些年虽然都是公婆管着家里的大小事情,但是,哪个女人不想和老公一起有自己的空间呢?而刘姨也是松了一口气,自从退休后,却过得比上班还辛苦,那么多年围着儿子孙子,天天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现在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
而分开住后的好处果然很明显,老张和刘姨偶然也能睡个懒觉,中午俩个人的午餐也简单易做,到了晚上,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一起吃个晚饭,然后英子为为轮着洗碗和给娃辅导作业,老张和刘姨或者出去散散步,或者坐沙发上看看电视,好像这样才体验到了退休的快乐生活!
和老姐妹聚会时,刘姨不再说自己儿媳的不好啦,反而说现在儿媳天天辅导两个孙的作业,白天还要上班,太不容易了。而英子呢,分开住后发现婆婆的心情明显变好了,而自己亲力亲为带娃后,也体会到婆婆公公当初的不容易,于是日常生活中也时不时的表示感恩这几年两位老人的帮衬。
总之,距离产生美,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是需要各自的空间的,更何况婆婆与儿媳?所以,婆婆和儿媳真的不要勉强住在一起,老人们常说,牙齿都会咬到舌头,更何况婆婆与儿媳?只要不住在一起,就能减少矛盾,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这是一句俗语,更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