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我以彻底休息开始了。
昨晚上也没有守夜,因为在老家总觉得冷,实在扛不住早早去睡了。给老家冬天我很少能够早起,真的太冷,虽然这两天温度回升了许多,甚至中午还有点热,但是温差还是比较大的。两个孩子在被窝里也是蜷成一团,女儿甚至睡觉时把睡衣上的帽子直接扣到了头上。回来老家我就让孩子们换上了棉睡衣,朋友问我过年不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吗?以前过年的确我总是盼望着新衣服,但并没有实现,母亲会答应我考试拿回来奖状买新衣服,每次都是落空,渐渐地对新衣服不再有所期待。当我成了妈妈,不是不想过年给孩子们买新衣服,现在平常买的衣服也够穿了,在老家两个孩子每天是和狗玩,穿着新衣服我总是会提醒不要弄脏,孩子们玩的也有点拘谨,干脆睡衣吧,既保暖也好洗!这就是我的想法。
在娘家大年初一总会早早起床,因为要和哥去拜年。七点我们还在吃饭时有人已经来给母亲拜年,只能匆匆吃完饺子。我们的拜年并不是见面说新年好,而是到了长辈家里会说:xx,磕头了。真正的磕头行大礼,路上碰到一起去同一家的,大家会一起喊,一起磕头拜年。有的主人家会在地上放个垫子,有的没有,那么就是直接跪地上。走在街上,大家都是成群结队的去拜年。甚至记得有一次和我哥去一个长辈家里,结果因为去的人多,直到出了门才意识到我俩喊错了称呼。
长辈逐渐去世,小辈们因为各种原因也回老家的也少了很多,过年的气氛逐渐淡了。
到了婆家,婆家村里人口比较少,婆家人丁也一般,所以大年初一我都是和娃呆在家里,甚是无聊。也养成了我懒散过初一的习惯。
公公初一上午会休息不再去放羊,而是下午去喂,忙忙碌碌一年,也只有初一这一天能稍微慢下来脚步。
在这一天,也有人会选择去登山。镇上有座白云山,中午吃过饭他们会上山祭拜,记得上初中时有同学会相约一起,直到现在联系的同学依然保留这个习惯。
过年最少不了的就是吃喝,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我妈总说现在每天都是过年。平常已经吃了许了好东西,真正过年的时候反而吃的比较少,吃的也不消化。晚上吃多了带着俩娃去村里转转,也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能听到娘家村里有人家在放炮,村里大队门口几个老人和几个年轻人准备敲鼓,这也给安静的村子带来了一丝人气。
年,去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