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洋葱阅读法》这本书里所讲的深度阅读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深度阅读?
大家是否觉得深度阅读就是需要从头到尾地精读?
大家是否觉得凡是经典的书籍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
大家是否觉得深度阅读就是要记住所有的内容?
其实都不是。
深度阅读只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无论是多么经典的书,如果我们没有任何感触,泛读一下就可以了。另外深度阅读的时候,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产生更多的关联,能在多个场景中运用书中的核心概念就可以了,并非要记住所有的内容。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阅读时要一直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把前文的“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咦?”“哈!”“嗯!”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
“哈!”的意思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
“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练兵场”。
“练”指的是寻找联系。
寻找联系的意思是当看到某句话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尝试分析该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现象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
“兵”指的是发现冰山。
当发现冰山后,要去探索冰山,去寻求概念背后的底层规律,去追溯源头,去寻找第一手的知识。第一手的知识往往是体系化的学术知识,通过实验科学论证过。
举个例子,比如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只需做好这三步。》里提到两个概念词,“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这两个概念词我是在《时间的格局》书中看到的,那也只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简单解释。那么作者的理论基础来自哪里?再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
“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
知道概念后,这时就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如地运行该理论。
比如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因为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养成习惯的过程,读一本书发一个朋友圈,每次都会获得奖励,这个回路就会逐渐形成。之后再拿起一本新书的时候,虽然还没有晒朋友圈,但大脑已经感觉到了获得奖励的兴奋和快乐,这就是习惯回路的形成。
总结一下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练兵场”,即寻找联系、探索背后的底层规律、多场景的应用。
最后拓展一下,国内关于深度阅读也有很多案例,如许知远的《单读》、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还有高晓松的《晓说》……如果大家对文学、小说类的书特别感兴趣,不妨可以看看,好好跟他们进行深度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