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今天之暑假
写在前面
《某个今天》是个系列,以下为之前的《某个今天》日记:
《某个今天(一)》
《某个今天(二)》
《某个今天(三)》
《某个今天(四)》
《某个今天(五)》
《某个今天(六)》
《某个今天(七)》
《 某个今天之暑假》
《 某个今天之扯淡》
某个今天系列仅为本人无聊时的文字,简单地记录了具有代表性的本人的一天,以期记录成长。
前两天翻看以前的博客,看到了自己曾经写过的《某个今天》系列博文,这个系列的每一篇都真实得记录着我过去近十年某一天的生活,现在看来,对我而言,都有一种史料的意味了,也的确让人感觉世事无常,变化快速。不过到了2014年以后,《某个今天》系列并没有再更新,博客其实照常还在写,只是换了另外的一种形式,从原来的日记式转变成了命题作文式,这两者都各有好处,谈不上谁好谁坏,只是习惯罢了,但因为我碰巧又看到了《某个今天》,又勾起了我写这样日记式小文的冲动。
早早早
早上六点,睡到自然醒来,然后习惯性地打开灯,去洗手间洗个脸上个厕所,然后回到床上,刷刷昨夜今晨的朋友圈,看到有趣的点个赞,更有趣的回复一句,不过大体上也没有达到点赞狂魔的地步,朋友圈越来越无聊,每天早起的点赞也不过一两个,评论也不会超过两条。然后刷刷虎扑,刷刷其他新闻,再去简单洗漱,回来就可以收拾行装,上路,哦不,上班了。
去上班六点半左右,之所以这么早,实在是因为合租的时候不想跟别人抢卫生间,我逼迫自己早起,这样就能够自由了。洗漱完毕,那还不赶紧滚还等什么!所以最近的规律是,早起早上班。
早餐有很多选择,很多时候会选择街边的一家油条店,这是一家招牌上写着“东北鲜肉饺子”的小店,早上会把店租给一对小夫妻来做油条生意。其实说起来,他家油条炸得并不好,至少没有以前经常吃的阳阳中国菜家的油条好,而且阳阳家的油条只要1块钱一根,相比之下,这家小店,1快5一根油条就显得有些不划算了。不过在他家吃早餐基本不用排队,也算是各有利弊了,从他家出来之后可以直接坐公交车去上班,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因此便常常来他家吃饭。除此之外,也会偶尔在去地铁站的路上的另外两家烧饼店买个烧饼夹肠来吃,也不过是起到充饥的作用。
七点钟,上了公交车,公交车的沿途会路过几个村子,因此在公交车上经常能够见到一些附近村子的大爷大妈,他们有时候还会彼此认识,然后聊起天来,有时候会去听一听他们聊什么,结果就发现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聊拆迁,聊政府给补偿多少钱,有没有在补偿协议上面签字,提到的钱的数量也动辄几十上百万,从衣着朴素的大爷大妈口中听到几十上百万的钱,这于我而言,有一种奇妙的反差。也再次让我想到流传于网路上的一句名言: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公交车上我会做什么呢?我有时候会听歌,有时候会发呆,有时候会从背包里掏出kindle来,看会儿电子书,有时候又会拿出手机看会儿网络上的技术文章,不过看技术文章的时候并不多,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那会儿,看到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上班族如何学习,有人回到他刚工作那会儿坐地铁手里都会抱着一本《高程三》,相比之下,弗如远甚了。
七点四十下了公交车,其实是还需要走路十分钟才能达到办公地的,不过这时候我会选择在旁边的公园玩过体育器材。工作两年多以来,我总是在找机会来锻炼身体,虽然运动量都没有多高。夏天的时候,有那么两周,我还曾经尝试过骑共享单车上班,骑行一小时到达单位,也算是锻炼身体了。几乎每天下班之后,从班车上下来,也很少会选择直接坐地铁回家,而是会徒步行走两公里,目的也当然是为了身体。不过,虽然我变着花得玩,但是体重也没有减下去。不过一个结论是,如果没有这平均每天一万步的运动,体重只会更重,身体状况只会更差。
上班
来到公司,很多时候会愣会儿神,然后又无聊地刷两条新闻,之后尝试着刷刷leetcode,往往一道题没有半个小时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上班前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有时候,一道题目还没有解决,就已经九点钟了,于是放下手边的题目,开始工作。
上班可说的事情并不多,无非是按照规定动作完成规定任务。我是享受那种全神贯注写代码的时刻的,但是这种时刻又往往一天并不多见。每天能有个三四次其实已经很难得了,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在筹划,在酝酿,在整理思路,或者有些时候在走思,在想入非非。其实有点像是当初上学的时候听讲的状态,至今我也不讳言,我自己是很享受上学享受上课的过程的,前提是要遇到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同理,上班也是如此,我也很享受写代码的过程,但前提也是要遇到有趣的项目有趣的工作,但世间之事,岂是都能如意,有些时候,也会被迫写一些自己觉得无聊而无趣的代码。大概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很难一直做自己顺心如意的事情
上班的时间过得很快,暂且不表。
下班路上
下班坐公司班车回家,半个小时的车程,有时候会和老大聊聊工作,聊聊生活,聊聊最近发生的新闻,有时候也会自己在一边玩玩手机。班车在地铁上停下来,我与同事分别,他们去坐地铁,我则步行两公里回家。
之所以选择步行回家,当然还是想多走走路。在路上,听听歌,听听播客,听听评书(最近在听王玥波《大隋唐》),总之是总有可以听的东西,途中也并不寂寞。前一阵耳机坏掉了,半边耳机听不到声音,于是从原来的立体声变成了单声道,即便如此也那么勉强着听了几天,直到后来,由于手机自带的typec转街头被我弄丢了,我这才在某宝上买了副新耳机,也顺便买了个转街头。当然这些都是插曲,对我而言,路上胡乱听些东西散散心也是好的。
在这两公里的大街上,有很多的餐馆。我有几个常去吃饭的小店,比如地铁站旁边的阳阳中国餐,有时候,我不太想走这两公里的路的时候,就会直接在那里吃些东西,比如一份锅贴,一碗皮蛋瘦肉粥,一根烤鸡肉串。他家的饭基本上是属于流水线水平,没什么特色,但是能吃。在他家吃到的皮蛋瘦肉粥,也与曾经在深圳吃到的粥相去甚远,一说到这里,我就又想念深圳了。当然,除此之外,另外,其实最常去的是地铁站往前五百米左右的某美食广场,这里最大的特色是性价比高,好吃不贵。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去那里的一家商铺,吃一碗手擀面。很经常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我:来个小份
卖饭大妈: 小碗一份!
卖饭的大妈是在跟后厨广播,于是过不了几分钟,后厨就把煮好的面递给了大妈,大妈又跟我吆喝着,
小伙子,小碗的好了。
大妈很热情,全程保持着微笑,听口音大概是东北人,他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因此更喜欢在这里吃饭了。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家手擀面确实不错,卤不要钱,菜码不要钱,全部自选,我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最初来他家吃饭,拌出来的一碗面会有些咸,因为卤子放得太多了,后来渐渐掌握了他家卤子的规律,每次拌好一碗面,都很可口了。
另外,夏天的时候,还经常去一个店里只有两张桌子的小店吃凉皮肉夹馍,我以前是不常吃凉皮的,觉得不好吃,即便是去年去西安的时候,也没有在西安当地吃上一碗凉皮,然而很奇怪,才过了半年多,在这个夏天,我就爱上了凉皮肉夹馍的组合,我后来想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大概凉皮肉夹馍的关系,,就像是豆浆和油条的关系,一定要一起吃,才够味!他家的肉夹馍只要6块一个,在北京这个地界,价格已经十分公道了。以至于前两天早上上班路上,在地铁站旁边,看到有个游商小贩卖肉夹馍,以前我从没有在这个地铁站见过他,应该是打游击过来的。我问了他他家肉夹馍的价格,我一听到7块一个就走开了。
在现在住的地方住了快一年,有些乐趣也在于下班后找寻物美价廉的小餐馆。也是上周的事情:来到以前经常吃饭的那条街上,一排小餐馆里,相邻的四家店,吃过三家,唯独没有吃过另外一家招牌上写着山西刀削面的小店,结果那天去尝了尝,他家其实不止卖刀削面,而我却只要了一碗刀削面,觉得味道还很不错,老板家的女儿大概还在上小学,穿着校服,正坐在我斜对过的桌子前写作业,我觉得接地气十足,吃起来也更香了。
晚间休息
吃过饭之后,又是走路回到住处。在床上,把枕头靠墙立着,后背依靠在枕头上,半躺着,手里拿着手机,开始刷一刷B站,YOUTUBE,看几段有意思的小视频。有时候赶上晚上有感兴趣的体育直播,也不过是从一个APP跳到另外一个APP罢了。最近已经很难在手机上看影视剧里,至于电脑,又实在不想坐起来把电脑打开一本正经端坐在它前面发呆,于是在过去的一年里,看的电影其实很少,很大一部分都是院线电影了,而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在家的时候,用小米电视看的片子。
我也会把电脑从办公室背回家,但是却很少会打开电脑,即便打开了也很少会敲代码。更多时候,如果我良心不安了,也只是会随手从床边掏出一本技术书籍来看,或者干脆在YOUTUBE上面找两个技术演讲来看,有些时候那些技术演讲确实能够让人思维开阔,但是这两年渐渐发现他们有些像kfc,吃的时候很爽,但是很快就忘了,没有太多营养被吸收。于是又安慰自己,这是在练习英语听力。
这两年来,做的比较成功的就是作息习惯相比于大学时候更好了。最近能够做到晚上十点半左右熄灯谁觉,这个事情,即便是在大学的时候也没能实现。印象里,大学的时候,是晚上11点熄灯,但是人们往往精神抖骚,一直能够折腾到12点多,于是第二天就有同学干脆逃掉早晨的第一节课了。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术来说的话,我也是佛性作息了。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其实也在问自己:我的生活有趣吗?我的生活无聊吗?很大程度上,我们每天都近乎在重复着过往的一天,周而复始。但是,毕竟每一天其实都还有些微的不同,而就是这些微的不同,让我们每天成长,带给我们每天惊喜,让我们每天还不至于特别枯燥。我曾经羡慕那些当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人们,羡慕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前些天看过个新闻报道,采访一位刚刚退役的CBA球星,他出去打野球,然后对着镜头讲,我已经很久没有真实的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了,今天又找回了这种感觉。而他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是坚持。也是每天重复着过往的生活,一天天地打比赛,直到退役。所以,这样两相比较,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