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分享——小儿感冒发烧咳嗽中五大常见误区】
1.误区 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咳嗽是因为有外部病毒、细菌等侵犯,身体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出,这是疾病过程的表现,也对恢复有利。
当然,咳嗽过度了也需要止咳。痰也是如此,它也是机体对外来侵犯的正常反应,如果太多了可以用祛痰的药物,而不是一味用强力的手段去除症状。
用药过多,不仅不利于病毒、细菌、分泌物、坏死组织的排出,药物还会对机体包括肝、肾功能的造成伤害。
2.误区 一发烧就把热度降下去
发热与退热是一对矛盾,发热是对外来感染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
但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因紧张而处理过度,孩子就医几天后体温降了,但过两天又发热,大都是因为孩子在就医的过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原来的病好了以后,新感染的疾病又正好完成了它的潜伏期。
家长就会觉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么这么低,然后又开始用抗生素,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注: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发烧就一定要把体温降下去、不断更换抗生素是错误的,对孩子没有好处。
3.误区 感冒重了就需要吊水
就感冒来讲,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实际就医过程中,有些家长会主动要求医生用静脉、用抗生素(即输液)。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都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所以口服就可以了,不一定用静脉,否则副作用反而容易导致并发症。
4.误区 白细胞高就要用抗生素
我们曾错误地认为:用抗生素才能治疗疾病。但事实上抗生素起到的是帮助作用,真正对抗病原要靠自己机体的力量,滥用抗生素、抗炎药是错误的。
白细胞的数值在四千到一万之间一般都很正常。年龄越小越高,新生儿到一万八也算正常。白细胞和细菌感染有相关性,但没有必然联系,有些严重的细菌感染,白细胞却并不一定高。有些病毒感染白细胞也可能会增高,譬如手足口病相关病毒。
5.误区 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况,一般不用去医院:
体温不是太高(39度以下);
发烧时精神不好,但烧退了精神就好了;
发热时间不算太长(少于5天)。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去医院:
咳嗽太深(连声咳嗽),体温太高,发热时间过长,精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