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敲下的题目是“如果高考前就结识趁早”,随后改成现在这个题目,现在越来越认同,万事没有如果,已经发生的都是注定的,相信上帝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小时候读过一则寓言,讲述的道理是: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你会有不同的选择,但结局是相似的。因为你还是那个你,如果你自身没有变化,结局几乎是可以预料的。今天高考,很多人都会说,如果可以重来,一定倍加努力,报考一个更好的志愿等等,而我只希望,在高考前,我能够对自己了解更多。
所以我才敲下了那样的题目,趁早的理念以及方法论旨在而引导你去思考你是谁,你要什么,你该如何实现?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也是高考前最需要的功课。并非每个人从小就能发现异于常人的天资禀赋,从而确定事业追求。大多数人天资平平,需要深入了解自我之后,根据性格特质或是习惯偏好逐渐明朗职业方向。
虽然大家否认一考定终身,但根据我的观察,高考成绩是可以代表综合能力的。这个成绩代表了你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习惯培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甚至与家长的沟通能力等等。高中岁月或者说高三岁月是一场磨练,全身心投入,就能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成长。
高考过后,同学们的发展其实与在教室时无差,能够“逆袭”的人只是极少数。学霸潜心考试,读研升博念名校,学渣早早就业,多有生意头脑,中游的学生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倒是有一人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看似有点逆袭的意味,实则是早已清楚内心所向。强烈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都造成了这个必然。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所拥有的都是他/她所值得的。为了值得更好的一切,无他,只有生生不息的地潜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