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班主任教师管理“班级行为”(四)
班级课堂教育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工作的主战场。别说一个班级的几十号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缺少故事。老师上课期间一直在和他的学生们“较量”,一是知识的较量,头脑智慧的交流和碰撞;二是维系教学秩序的较量,吸引与管理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暂且不说上课的知识内容,我们单说课堂的纪律管理。遇到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往往我们会以“吼”的方式来解决,殊不知,教育,最忌随性大发脾气,既伤身伤心,又于事无补。
古时候私塾教学十分严肃,维持纪律的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惩罚。现在有些方式也可以模仿。那个时候的教育分两个阶段: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比如行为礼节、着衣、作揖、行路、视听、站姿、坐姿等都有严格具体的规定,无条件尊重礼仪传统。学习阶段。授课方式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现在一般称为满堂灌)。授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讲毕,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吟诵。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调皮捣蛋或者粗心大意的学生,先生经常罚面壁(时间很可观,且不分时段和时节)、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用戒尺打手心儿等,一些不听话的学生上课都是提心吊胆。教学内容比较现在更是相差很多。现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信息爆炸、思想开放、自我意识突出等因素的凸显,一味地简单粗暴已经渐渐失去了作用,但是必要的惩罚还是需要坚守的。现代的课堂当然也是需要严肃,但课堂还需要轻松愉悦,平平淡淡肯定是我们所有老师不愿意看到的,更不想成为那样的老师。班主任可以协调家长一起管理,非班主任管理器课堂来就需要些“招数”了。
非班主任怎样管理好自己的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索,如何在自己的课堂“较量”中不发火的情况下赢得先机。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逐步升级
课堂纪律熟悉了,目光接触了等一些管理手段都不能够管理好这位顽固的同学了,老师能放弃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逐步升级管理力度了。当起初的措施不起作用时,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版的管理手段不起作用时再采取温和的方式则毫无意义,当然了也不意味着你抄起大棒。在保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的情况下,走近他,立在他的身旁。首先确定孩子身体状况,是捣乱还是不舒服,接下来进行隐蔽性的提示与管理。逐步升级,可以站立听课,抑或是移位到后排听课,根据表现及时的恢复正常上课状态。
(二)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这句话好说不好做,老师们往往容易给孩子贴标签。这种标签一般是犯过错误的孩子给老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的。不良印象的确难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排除这种不好主观主义的思维。学生犯错误不是针对本课的老师,而是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老师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帮助式的,引导式的管理与教育。这样严厉而又充满爱心,学生做出良好行为时,及时提出表扬,学生改正了不良行为后,应加以鼓励。绝不因为错误行为,而否定学生。
(三)正规化程序
我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工作更要保持仪式感。我们老师上课当然要有仪式感,处理教学与管理事务更要有仪式感。这里的仪式感个人觉得是一种规范的程序或流程。班级活动在执行之前一定制定好流程,秩序册和纪律要求。小到收发作业都应该有相应的程序。管理或者处理调皮学生更要遵守严格的流程规章,这个过程就是对管理规定的再次学习和印象的加深;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规章制度的威严,形成畏惧“法律”意识;使学生自己去衡量课堂上犯错误和执行繁琐的规章制度带来的利弊。这样一套流程执行下来,基本上管理的效果就会很明显了,老师也不必要大发雷霆,在管理上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