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相当于大脑的一个报警器。它不间断地扫描着周围的环境,一旦监测到环境中存在异常信息,就会立即给身体发送信号,让身体切换到对应的状态。
2.为了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大脑进化出了“情绪”功能,作为在紧急情况下掌控身体的应急措施。情绪的一个功能,正是大脑通过外部刺激,让自己进入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从而迫使我们尽快采取行动来应对这种不稳定,回到稳定的状态里。
3.为了更好地趋利避害,大脑被塑造得对危险远远比对收益更敏感。哪怕是好坏参半的结果,大脑也会自动对坏结果赋予更高的权重,更加谨慎地对待。这就导致了大脑总会过分夸大可能到来的危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威胁上。
4.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意志力的耗竭让我们感到疲惫,而是因为我们认为“意志力即将耗尽”从而感到疲惫。只要我们不这样想,就可以一直使用意志力,去获得更佳的表现。
这一点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预测原理”来解释:重点不是我们实际还有多少意志力,而是大脑对这一点的预测。正是因为大脑预测自己还有意志力,才不会表现出“自我损耗”。
我建议你试着告诉自己:我的意志力是无限的,只要我想去做,就能够做到。
5.如果你相信意志力无限,那么至少意味着:你对自己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是有信心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你就不容易把它当成一种压力、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你会把它当成一种挑战,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让自己兴奋起来,从而充满热情。
6.个人成长是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对环境和外部世界的信任,二是良好的认知能力。
7.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过度地压制孩子娱乐、休闲的需求,总是在拖延和推迟对孩子的承诺……这些行为会反过来降低孩子的幸福感,损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脑发育,而这才是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更大风险。
8.如果一个人认为意志力是有限的,那么他就更容易有放弃的理由——他会把放弃这件事归咎于自己缺乏意志力,进而因为寻找到一个解释而顺理成章地给自己的放弃一个台阶。
人是喜欢寻求解释的动物,总是倾向于把许多不足和缺陷,解释为自己缺乏某种特质,从而令这种不足和缺陷变得更容易被接受,避免产生认知失调。但这样做对于弥补不足和缺陷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9.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他们并不是靠意志力在逼迫自己,而是享受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感觉,喜欢这种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
10.是什么因素在阻碍着我们去改变?
答案是:大脑的惯性。
大脑总是希望按照既往的路径、既往的模式去行动。任何对既往路径的改变,都是对稳定性的打破,会引起排斥和不适。
你无法坚持运动、锻炼的习惯,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吗?不是。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习惯待着不动,大脑一时间适应不了“运动”模式。
我们周围的环境,也会反过来增强大脑的惯性,加强我们的阻力,束缚住我们的脚步。
11.大多数创业模式是一个人先发现了某个需求,自己想办法去满足它。挣到第一桶金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充团队,引进资源。
一家公司,很多时候是先有一个极其简单的系统,已经开始运转了,再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去完善、改进。
因此好的公司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优化”出来的。
12.有效的自驱,是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最简单的模式,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最终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13.真正有效的改变是渐变,而非突变,是当你回顾过去时,连自己也感到惊讶:我过去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切改变就发生在不知不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