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吴庆先,姜郁文}
迟何村,辽东儿童诗人,其诗集《鸭绿江上小绿鸭》反映了鸭绿江畔、黄海崖边渔村儿童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集子中《鸭绿江上小绿鸭》一首,通过一位中国小朋友为“对岸朝鲜那一家”送还在江上游失的小绿鸭的故事,表现了鸭绿江两岸中朝人民的传统友谊与一衣带水的深情。《小鸿雁》表现红领巾们自动当义务邮递员,顶风踏浪传递邮件的故事。
迟何村的诗,具有浓郁的辽东边陲与海疆生活的独有色彩。如《钓春》:“小丫丫,往溪边一蹲;柳条儿,朝水里一伸。妈妈问好干什么,丫丫回答顶认真:‘春天藏在小溪里,俺用柳条儿来钓春。’”“春天藏在小溪里”,只有生活在江河之滨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认识。在《月亮的童话》中,写十五六的月亮,“像一尾镜鱼,吊在天上”;初三四的月亮,“如一条针鱼,弯在天上”;到看不见月亮的时候,惊呼:“不好了!是不是大海吃了月亮?”这也只有海边渔乡儿童,才有如此感受。
迟何村的诗又是带着乡村气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温泉水和小人鱼》写渔乡的孩子恋水,恰似一条条小人鱼,整天在水中游也游不够。“妈妈的喊声,像无形的线抛下去,钓上来一条条会说会笑的‘小人鱼’。”这是一幅多么有生气的渔乡风景画!《买年画》写老爷爷买年画的情景,这本身就构成一个画面,接着再让人物谈自己买到的画:“《八鹿进财》新年画”,“跟咱屯的景况不差啥”,又使买画人成了画中人,这首诗构思新奇,展示了富于时代气息的农村风俗画,使古老的乡谷又添新的意蕴。
迟何村的诗告诉我们,生活是儿童诗取之不尽的源泉,无论哪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的特质和颜色,抓准了表现出来,就是有特色的诗,就会获得诗的生命。
(转自《东北儿童文学史》一书,1995年12月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
——《喜鹊窝里装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