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小66,
在昨晚的电话里,了解到你最近心情有些down,感觉像一个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想学其它任何东西都会被打断,也因此和妈妈的有些分歧。
其实我非常理解你这样的状态,在我中学时期,也有同样的经历和困惑:在少年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感觉个人空间压缩的越来越小,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似乎有太多想要去了解和学习的东西,但在校学习这件事,似乎就要包揽我们所有在校和不在校的时间。你要明白:绝对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
那么,今天晚上我们先聊个三毛钱的吧~
1、和父母的关系
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父母产生小冲突。无论他们对我们是散养,还是特别严格(也许完全不是我们喜欢的方式),当和他们的亲子关系略显紧张时,如果我们能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心智成熟的去看待和父母的关系,也许也会对父母产生出一些慈悲心。他们生而为人,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也有自己的局限。难免会个人边界不清晰,难免也会小孩子气,但他们还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之一。
同时,我们和父母最终还是独立的个体,学着多给他们一点包容,学着和他们沟通,学着温和而坚定的清晰表达,不去带着情绪去面对分歧,这听起来很有难度,但妥善面对和父母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我一直到现在都在练习。相信心态上的一点改变,也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关于学习这件事
学习就像爬山,此时此刻此地,充分享受整个旅程,才能真正能够体会到登顶的快乐。进步就是make progress,是今天可以做到昨天做不到的事,今年可以去做去年做不了的事。而如何有这种变化呢?一定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杨绛先生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人活着最有趣的事,就是还能不断改变,还能看见自己慢慢变好,不是么?
我一直很喜欢运动员的品质:自制、果断、坚持、顽强、自信... 这些品质并非像天赋一样,而是他们在运动生涯中,逐渐磨砺修炼出来的。而同样我们也是在完成学业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这件事,借用面对学业的压力和挑战,来修炼我们自己做人做事的耐力和心性。这样看的话,学习其实始终都是“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与别人无关。
3、关于应试
因为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好奇,所以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但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应试”这种方式来衡量学习这件事?而现在我的想法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应试、刷题、成绩,以这样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标准太单一,评判确实太片面;但在中国这个教育体系下,应试、高考就是它的游戏规则。
在任何我们还没有能力做出实质性改变时,抱怨最没有力量。不如先跳出来看清楚游戏规则,让自己先成为赢者,才真正拥有话语权。身处游戏中,还不能改变规则时,就先开心尽力的玩好它。再看有什么力所能及可以去做,又真正带来价值的事情,让更多人受益。
人生而平等,但这个世界并不公平。而学业这件事相对其它上升渠道来说(经商、从政等),其实还真的是最公平,最干净,也是相对简单的一个。所以优先顺序,一定是先把学业这件事尽己所能地玩好,再去玩别的。
Tips:
1. 建议每天或早或晚,冥想10-20 mins。
相信我,养成冥想这个小习惯,好处多多,受益终身。
冥想并非清空头脑,而是不加评判地作为旁观者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同时让我们的大脑平静、专注、集中,减少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慈悲,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
希望你也可以爱上冥想,拥有清醒、平和与快乐~
2. 每周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保持张弛有度的状态,对耐力很有益。
(至于那些自己想学,但会花费较多时间的爱好,建议最好放到假期,或者直接放到大学,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做,你会更专注和享受其中。)
Take charge of our own life. 人能且只能对自己负责。最后分享一段来自乔帮主,我很喜欢的话: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Steve Jobs
好啦,今天先写到这里吧~
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我们一起努力变更好~
会一直理解你,
支持你的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