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暑期“四大行动”如愿以偿
在前面的写作里我曾多次提到:这一年来,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和成长,我将迎来无限精彩和充满挑战的2021暑期学习机遇。
盘点一番,这些梦寐以求的成长机遇有: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暑期共读、张文质和谢云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文质研究院举办的“写作研修班”、新教育之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年会……
自从2019年步入自我的“高强度用脑时代”、真正成为一名学习者以来,我对这些公益学习平台并不陌生,感恩相遇,感恩它们赋予我众多能量,在我后半生的启程里它们对我都好很重要。
第一,网师共读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共读预期于七月中下旬在秦皇岛举行。共读书目是《非理性的人》《如何成为专家》,更为让我神往的是领读人有李镇西老师、唐斌和郝晓东三位老师,能在三位高人的指导下成长该是多幸运。
第二,教育行走
“教育行走”是全国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发起的公益研修活动,这里集聚全国各地的用心从教的美仁“智慧交锋”,还能享受两位导师盛请的他们好友、教育大咖的主题讲座。
第三,写作研修
文质研究院举办的“写作研修班”,这个研修更令我向往,因为这个平台是帮助教师“出书”,出一本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的书,而我不知道怎么了的总是不自量力地想着要去尝试有自己的一本书。
第四,爱研会
“爱研会”即新教育之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前称“李镇西教育研究院”。现任会长为被誉为“问题孩子他爹”的昆明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这里有着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和“四个不停”的忠实践行者。
前面我也多次提到过李老师的伟大引领,这里再次重提一下他的“五个一”和“四个不停”。
“五个一”: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天至少和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
“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
我为什么那么坚定地期待和留恋这个暑期的“四大行动”?
我曾多次提到:我给我的前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定性为”枉为人师,深感愧疚。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我不得不提一提2019年9月后我迎来的机遇和转变。
2019年9月,由于左耳突聋无法治愈后我辞去了深深痴迷了二十多年的教务管理工作(曾任教务主任、教科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
在疼痛难以入眠的情形下,我“产生”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于是陆续相遇了“新网师”、“教育行走”、“爱研会”和“互加计划”。
线上学习已经让我如雷贯耳、洗心革面,有了巨大的飞跃。线下学习更为重要,这就是我激动不已日夜期待它们的缘故。
在期待之余,又发生了众多的困窘。
比如,都是较长时间的出省学习,面对孩子高考后的“选校”、面对“巨大”的自付费用(大体计算少则三四千、多则七八千)、面对近几年“假期毫无保障”的特殊情形,加上近月我国各省的“防疫”形势又有些严峻。
还有,远嫁他乡的家姐病情加重,为年迈的母亲打打下手(年老了又不愿意消停种了十多亩的庄稼)……
一切的一切,愿能好事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