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你是美女还是暴龙?并不取决于你自身,而取决于别人的主观判断。
有哲人或者鸡汤圣母教导人说:“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做真实的自己。”
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太难。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生活在具体时空下,不能自成一世界。
蒂姆·波顿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用奇幻童话的形式,向我们阐释了萨特的“他人即地域”。
虽然影片嵌套着爱情——这一切合大众口味的糖霜,但只要贴上蒂姆·波顿标签,影片中出现哥特建筑,阴郁、恐怖的氛围,难以描摹的怪异、怪诞就不足为怪了。
故事缘起于一个老妇人给孙女讲的一个睡前故事,一个童话,既然是童话,就充满了各种可能。
住在哥特式古堡的爱德华是一个机器人,是发明家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他的手是剪刀状的,而且不止一把剪刀。之前,他是cookie生产线上裁剪烹饪食材的一个铁头铁脑的机器。发明家偶然间,突发奇想像把它造成人形,但还未完成就撒手人寰了。
偶然的一天,雅芳推销员佩格走进了古堡,将与世隔绝、孤零零一个人生活的爱德华带回了家。
这对爱德华来说,是一种接纳。一个推销员见过各种性格的人,对一个长着剪刀手的人,并没有偏见。放在一个童话里,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更像一个隐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爱德华的不同,长着剪刀手只是一种隐喻:暗示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抑或不被人接受的一面。
人是多面的,不是呆板的,是多维的,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每一刻的人都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陌生人,爱德华进入了佩格家,在熟人社会状态的社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和好奇:一是他长相奇特,二是他能把花树剪成或人形或动物形状,很是传神。
一次邻居间的聚餐不可避免,怪异的爱德华成了话题中心以及被鄙视、被另眼相看的异类。尴尬的氛围中,爱德华被围观以及嘲笑。
不过,爱德华出色的园艺天赋得到了邻居们的认可,纷纷邀约他去打理花树。没过多久,整个社区的花花草草在爱德华的剪刀下都变得像绿色雕塑一样美轮美奂。
偶然间,爱德华为一位邻居家的狗狗修剪了毛发,一只邋遢的长毛狗瞬间变成了有型的小可爱。邻居们就都抱着宠物来让爱德华理毛。后来,又进一步,为整个社区的女主人理了发,都是超有型、且符合每个人性格特点的发型。
爱德华凭借特殊的园艺、理发天赋成了社区的明星,甚至上电视台录了节目。人们不以为异,还鼓动他开美发院。
然而,变化还是发生了。佩格的女儿Kim结束旅行回家后,与爱德华产生了交集。Kim对爱德华的态度,从最初的排斥到接纳,再到爱上了这个单纯、善良的有着怪异剪刀手的家伙。
男友凯文从Kim对爱德华的态度转变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嫉妒。一个心存偏见的人,对自己看到的东西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爱德华雕刻冰雕时,Kim在如雪花飘飞般的冰屑中跳舞,一不小心,剪刀滑倒了Kim的手掌。这时,凯文看到的则是爱德华蓄意伤害Kim。爱德华在自责中离开了佩格家,愤怒中毁掉了一处园艺造型,扎了邻居家的车胎。在圣诞夜前夕,一个人走在街上,形影相吊。
警察接到报警来找爱德华,一家人也出去寻找。这时,凯文和一个朋友醉酒开车来找爱德华麻烦。车在街道上呈S形行进,这时佩格的小儿子正走在街上,爱德华见状赶紧将男孩扑倒路边施救,仓促间剪刀弄伤了小男孩。
人们看到的不是爱德华救小男孩,而是在伤害他,邻居们闻讯赶来。一个长着奇形怪状的剪刀手的人,本就令人生疑,现在一个男孩被他扑倒,脸上,身上都是血。
人们头脑中的真相和时事真相是不一样的,看到这一切的Kim,知道真相,但却无法挽回群情凶凶,只能催促爱德华快跑。爱德华在仓皇中,又跑回了古堡。
故事的结尾,Kim、凯文先后追到了古堡。凯文想枪杀爱德华,夺回所爱,在争执中,伤了Kim。愤怒的爱德华的剪刀第一次成了危及人生命的武器,凯文被剪刀刺伤,从窗户摔倒古堡外,死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不是因为里面的爱情,而是每一个人都是爱德华,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剪刀手。
关键在于别人怎么看,你看到的是艺术创造的工具,还是丑陋的、危险的武器,取决于看到的人本身。而拥有剪刀手的人,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
手中拿的无论是玫瑰,还是匕首,都在别人一念之间,你只是用它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已,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