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编辑一些视频的时候,有一个帧数的概念,本来不是很理解,然后去搜了一些资料,这个其实跟我们的人眼的构造是相关的。我们人眼可以分辨的帧数是在24帧,仪式就是在1秒内可以抓取24次,照片如果再一秒钟内先后出现的时候,我们感觉就看到了一个连续的影像,而不是一张张照片。
动画片动画片,就是动的很快的画,超过人眼的分辨能力的时候,我们就看起来就是一部很流畅的片子。当时帧数太少的时候,我们就感觉是卡顿的,早期的一些黑白的电影就是这样,感觉一张张跳着的。
这样的抓取能力,比如我们在夏天黄昏你看一只飞虫在不远处飞来飞去,但你发现,它是以一种非连续状态在你眼前飞:一会儿在这个位置,然后好像消失了;一会又在另外一个位置——你看不到这只飞创飞翔的清晰轨迹。
为什么会出现非连续的情况呢?其实就是因为速度太快,超过了我们眼睛的抓取帧数。同样的飞虫,在鸟的眼睛里面确是连续的,因为它的抓取帧数是48帧,甚至72帧。同样的飞虫在不同的眼睛里面看到的状态不一样,是虫子不一样么,主要还是获取信息的认知工具不一样。
这其实也跟生态位有关,飞虫不是我们的食物,我们也没有必要看清楚它们。要消灭它们用雷达一喷或者电蚊拍上去就搞定了,但是对于飞鸟来说,要事不能实时抓取到飞虫的轨迹,那么它的捕猎就会失败,最后导致吃不饱,甚至饿死。
【下一步行动】
我们关注了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认知模式,之前看到过一个案例就是富士康里面的模具师傅通过手摸就能区分出两个产品之前百万分之一米的差异。其实严格上来说,同样是人,个体上认知的差别已经非常巨大。想想对于自己的关注对象是否足够专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