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心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2.“无缘大慈”,可以理解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你仍然对他非常慈悲。当然,这个缘,比亲缘更为广泛,甚至包括了民族、国家、党派等群体,以及千丝万缕的诸多关系等。
3.“同体大悲”,是说当你面对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一切有情众生的时候,你认为他们和你一样的,是一体的,因此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慈悲之心。
4.发愿要普度众生,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5.行善本身就是一种熏染,行善的过程也是在升华自己的心,满足自己对善的追求。当行善成为习惯的时候,人便会拥有菩提心,便自然会明白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善行是否可以带来福德、功德或基他的什么好处,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6.慈悲看起来是利众,实际上是最大的利己,也是对治贪婪与仇恨最好的武器。
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心是根器的标志。大根器者,才有大信心。
8.逆缘,就是困难,挫折,甚至是一些苦难。逆缘成顺因,指的是让所有的苦难和挫折,都变成开启智慧的助缘。
9.修行修到最后就没有自己了,没有自己才会拥有“大我”。
10.修行实质上就是安住空性对治习气,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11.改变我们自己,主要是改变我们的行为和心灵。
12.心灵的宁静与光明取决于自己心的明白,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
13.真正的大境界就是无求。
14.用明空之心观照世间万物,决窍是:放松之中有警觉,警觉之中有放松。
15.空性之境就是“止”,警觉之心就是“观”。用止观之心去应对世界上的万物,就是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