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获得高赞的一个回答是: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而所谓的仪式感,大概就是人类于这河流上建造的闪烁的小灯塔。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刚上大学不长时间,一个大学同学第一次和我们一起庆生的时候,哭的泣不成声。他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过过生日,父母太忙,很经常的不记得。所以小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炫耀新书包、新衣服是自己的生日礼物,很是羡慕。他说他明白,父母很爱他,只是认为这样的仪式感不重要,然而这却使他很久以来总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
没有人记得、没有生日礼物、没有祝福便没有生日,很多东西的存在并不在于他本该存在的意义,而是在于我们赋予其的意义。
事实上,仪式感能让每一个人对生活多一重尊重和敬畏。
之前看过一段视频,是一位迟到的小学生,正冒雨跑向教室,正当此时,国歌响起。他立刻站立好,面向国旗敬礼,一直到国歌结束,才继续往前跑。
美国的大学毕业,无论名校与否,都有一个非常华丽且隆重的毕业典礼。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家人、朋友来参加,带上鲜花和毕业小熊。而校长会依次念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排队上台,等待校长在学位授予仪式上拨穗(学士帽上流苏从右边被拨到左边的一个仪式),代表稻穗或麦穗成熟,象徵毕业生已学有所成。真正经历过这样毕业典礼的学生,他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我毕业了”,而是与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大不相同的这一天。
仪式感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特殊时刻。
美剧《绝望主妇》里有句台词: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都必须保持浪漫的感觉,形式主义虽然不算好,但总比懒得走过场好的多。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是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印度裔父亲在女儿出生后的每一天里,都不曾缺席,并且抓拍下了她的每一个特殊时刻: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蹒跚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在女儿18岁的那一天,他将6575张照片,做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像,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女儿。
这些生活中的仪式感,拼凑出了我们肉眼忽略掉的部分片段,甚至能够让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瞬间复活。这些带着仪式感的日子,让每一个人在垂垂老去的时候,还能回忆起来的幸福时刻。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