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是一个伦敦街头的流浪艺人,一个染上毒瘾试图戒毒的人,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幸亏他的女治疗师瓦尔给了他一处房子暂且容身,间接帮助自己的病人遇到了这只橘色的救世主。
詹姆斯在相似的穷困潦倒的某一天晚上看见了鲍勃,误以为是一只家猫,收留了它一晚上,第二天还十分尽责地抱着它找主人。怎么可能会找到呢?
之后,他发现怎么也甩不掉这只猫了。
詹姆斯遇上的大都是善良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枚硬币。大概养着小动物的人在他人看来应该是心地善良的吧。
于是,詹姆斯带着鲍勃获得了美女邻居的热情帮助。
于是,詹姆斯带着鲍勃在街头唱歌,身边第一次围满了人。
于是,詹姆斯带着鲍勃在街头买杂志,人们以买一本杂志来交换和鲍勃的一张合影。
于是,詹姆斯可以给鲍勃买鱼罐头吃了,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街了。
詹姆斯曾对瓦尔说:“当我以前站在街上时,是没有人会对我打招呼的,可现在居然有个男士拿着相机对我说‘Sir(先生)’,他叫我先生,可以给你的猫拍张照片吗?”
这个人以前得过的有多惨,才会因一个单词发出无限感慨。
鲍勃的出现,詹姆斯的生活有了起色,整个人也阳光了不少;鲍勃因为有了詹姆斯,不用整天在街上游荡,为一点吃的和其他猫打架了。
我记得一个老太太送给鲍勃一条小围巾,因为她养的一只橘色猫不久前去世了。后来,鲍勃带过许多不同颜色的小围巾。不用说,是老太太做的。
她把自己无处放置的一部分情感缝进线团里,寄托给了它。
电影里,有善良的人,就会有坏人。好在这里的坏人都很直接,鲍勃从未出现过任何生命危险。唯一一次被吓跑,还是因为一只贪玩的狗…
因为吸毒,詹姆斯与自己父亲的关系早就差到了极点。平安夜好不容易在鲍勃的陪伴下鼓足勇气拿了瓶香槟回到自己家,被后母数落,被两个妹妹嫌弃,还是被赶了出来。
影片的最后,詹姆斯告诉父亲自己成功戒毒的消息,父亲突然表现出很难过,十分惭愧地首次坦言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竟然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屋子里,后母大声问:“你在门外干嘛?”
父亲深吸一口气:“我在和儿子谈话。”
够了。
得知詹姆斯要离开伦敦,父亲掏出钱包,詹姆斯忙拒绝:“不,不我不能要你的钱。”父亲边摇头,边递过一张旧照片——小时候的照片。
足够了。
在詹姆斯的自传签售会上,来了许多人,有瓦尔、贝拉、老太太,他的父亲和后母也来了。父亲欣慰地笑着,而后母脸上尽是尴尬、不屑。
这个细节让我对这个电影加了几分。
这位女士根本不了解詹姆斯,她突然也满脸高兴地融入这个群体中才会显得尴尬吧?
在这个世界上,做不到让所有人都了解你,理解你,关怀你。
它救了他,他救了它。
我想,它和他的故事一定会解救更多的他和它。
记着,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里的鲍勃就是现实世界里的鲍勃。
现实世界有多险恶,就会有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