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世繁华,千年一叹
---观《南宋》临安梦华有感
南宋,由于国破家亡,总给人一种孱弱之感,整个朝代也缺乏一位“欲拔山兮气盖世”于乱世中力挽狂澜的君王;南宋,犹如一位奄奄一息的病红颜,整日沉浸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混日子状态中。而历史事实却恰恰相反,南宋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经济科技,都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同时也给我们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南宋的评价,钱穆说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我是不同意的。的确,南宋对外军事力量很弱,但南宋内部在文化经济艺术发展方面,是取得极高造诣,并且是富庶奢华,并不贫穷,也不弱。因此,我更倾向于历史学家陈寅格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南宋的历史,犹如纪录片片头的那根发簪,它的精致、富贵、优雅,都在历史长河中翩然而去,今天的我们只能在仅存的宋瓷,茶道,金银器,绘画书法中惊鸿一瞥,那曾经是多么的惊心动魄的美丽啊。一千年以后我们再偶然拾起这个簪子,轻轻拂去表面的尘土,会如何去揣测猜想它千年前繁华富庶的故事? 好吧,就让我们在中外学者对南宋的高度评价中,来回顾一下这个文明富庶的朝代吧……
逃亡中的康王赵构在大臣们的拥戴下于南京应天府登记称帝、年号建炎 ,南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定都临安,宋、金之间大规模战争得以停息,一百三十余年的相对稳定,为中国南方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看完这一集,南宋的富庶令我叹为观止,这种富庶不仅体现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还体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究和讲究上。
谈到南宋的繁华,我们的内心不是喜悦,悲情抑郁、恨其不争怒气不兴的惋惜感,都化为一声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声叹息,来回顾南宋的一世繁华。
一、皇帝亲耕籍田,鼓励农业
宋高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水利田和梯田的开发,沿边屯营田的开垦,扩大了农田面积,产量逐步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在江浙地区广为流传。
宋理宗末年,每亩粮食产量是312斤,这与1952年解放初期我国的粮食的产量持平,可见农业之发达。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发达使得农民能有机会从事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制造业,也为商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二、伟大的航海时代到来
不像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是以炫耀朝政为目,南宋时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南宋泉州港与世界 60多个国家从事贸易往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出土的 6-8万件文物就是大航海时代贸易的证据。
三、商业的繁荣
生产的发展促进市场繁荣。马可波罗惊为“天城”的临安,在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对其繁华是如此记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残次十万人家。
四、城市人口增长
帝辇之下,百业云集,四海通商。临安,中国封建社会都市人口最多的城市。盛唐时的长安人口是80万,国外学者据可靠历史证据推测南宋时期的杭州人口150万,日本学者认为是500万。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威尼斯人口则在10万。
五、追求高端生活品质,讲究美食
吃羊肉要到李七儿的店,
上等的奶要数王家的,
血肚羹得去宋小巴家吃,
咸鱼专卖店竟有200多家。
这就是南宋临安民众们的高端生活真实写照。
《梦梁录》记载了240多味当时的菜名,《武林旧事》罗列了54种名酒;某次盛宴,上了200多道菜,根据营养、色香味,顺序不能颠倒;某酒楼有包间300多间,1000多服务员和厨师,现在的杭州也找不到如此规模的酒楼。
喝凉水《武林旧事》记载多达18种;宋高宗夏天最爱喝得“沆瀣浆”是一种用萝卜和甘蔗精心制做的饮品。
沏茶,山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泡茶动作要轻柔,不能让水受伤,否则泡的茶会有伤痕的味道。军事是否有伤痕?武器是否有伤痕?边疆是否有伤痕?一切似乎都比不上一杯茶的伤痕重要,这就是南宋。不觉感慨:南宋的皇帝,才情极佳,是不可多得的书画家,艺术家,但就不是好君王!南宋的灭亡,性情使然,并非无能。
皇帝们的性情纯粹,过于文艺,不适合征战。遇到强悍野蛮的女真族、蒙古族,似乎秀才遇到兵,只能束手就擒。这或许就是南宋的宿命,气数将尽,无回天之力。
“南海一号”沉船中有很多类玉品质的瓷器,温润、精美、富贵。
南宋,就像这“南海一号”满载财富的巨轮,顷刻间颠覆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繁荣的基石是和平,而和平的保障是需要强大的力量!
南宋,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宛若蜕变中的蝴蝶,在挣扎中绽放绚烂的羽翼,从一开始就将它的精致与脆弱暴露在夷族的铁蹄之下。在你为它的半壁残 惆怅哀叹的时候,也不禁臣服于它臻于极致的妩媚与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