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ndy
【主题类型】必选:《读书笔记》
【导图亮点】1. 尝试人物为中心图 2.分支做了变换 3.颜色鲜艳
【导图解说】
中心图: 中心图第一次尝试用人物,平时也不太画人,依旧是用铅笔打草稿,用勾线笔描出后涂色。人物的脸型、比例都不容易把握。整体比例重新画过一次,脸型重画了好几次,依旧把美女的脸画胖了。还是要多画。
这次分支尝试了用不同物体的造型代替,也是逼自己要突破舒适区。
所有二级分支都是根据我的硕士论文的板块来分类,然而和论文的目录子级的划分还是有些不一样。觉得以后思维导图用来搭建文章的框架应该很好用。
2. 第一个分支:绪论。研究二级分支下的几个三级分支,我在论文中是并列的,在本导图中做了合并。
3. 第二个分支:文献综述。挣扎了许久,要不要分成“文献”-“综述”,还是决定在此次尝试中保留原貌,因为是对论文的一个绘制,我怕拆的太细,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论文了哈哈。以后做别人的读书笔记,胆子可能更大一点。
4. 第三个分支: 研究设计。和上一个分支遇到了一样的问题,研究和设计要不要分开。分开了好像意思又不一样了。
5. 第四个分支: 数据分析。其实分析的结果,画不下了。感觉以分析的结果,就可以单独画一张导图。
6. 第五个分支:结论。前几个二级分支的图像是一下子就想到的,这个分支的图像费劲找了一会儿,然后发现拼图的意象挺不错,画好了也很满意。
总体感想:这张图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布局。因为第三分支的内容比较多。其实草稿分别尝试过把这个分支放在导图的左右两边,发现都有画不下的危险。在内容的草稿上,最后两个分支我罗列的比较少,最后成图的时候又加上了内容,于是造成最终布局右疏左密。
经验是,在整理文字内容的时候,一定不要偷懒,全部罗列。画面草稿的时候,也要把每个分支都画出来,才能提前看到整体布局,否则就会在成图时出现问题。
另外由于篇幅的原因,大多只展开到3级分支,好奇把整篇论文画下来,要多大的纸张。
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