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何,没做什么,却觉得累,工作效率特别低。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可就是没有动力,莫名的心累。
干脆停下来,静一静。突然想起前些天读的一首禅诗,找来再读一读,感觉心舒服多了。
在此,分享给大家,诗名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常建。
他一生仕途不尽如意,常以游览名山胜景自娱自乐。
这首诗是他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写,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确证了。
诗中提到的破山寺又名为兴福寺,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建于南朝时代。唐朝的时候,该寺已属古寺。
因为寺坐落在破龙涧旁,所以称为“破山寺”。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诗里面写了什么。
清晨时分,我登上破山,走进兴福寺。
正好是红日初升,朝阳透过薄薄的晨雾,照耀着山上的树木。
高高的树木,阳光并不强烈,一种朦胧舒爽的意境,让人心旷神怡。
我穿过曲折的竹林小径,来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仿佛进入了仙境。
如此美妙的环境,我惊叹不已,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欣赏着这仙境般的美景。
我抬头看那寺后的青山,在阳光映照下,焕发出光彩,更加的迷人了。
好一派山光明媚,令人陶醉,连飞鸟也愉悦起来。丛林里的鸟儿在尽情地飞鸣歌唱。
伴随着欢快的鸟鸣声,我走到水潭边。潭水清澈如明镜,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湛然空明。
人心也随之变得空灵,心中的所有尘世的杂念顿时清空,只有宁静美好的大自然占据着内心,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万籁俱寂,一片宁静,只有远远传来的钟磬声。
钟声悠扬和谐,随风飘来,很舒服,很舒服。
这是一首意境唯美的诗作,颇具禅意,而且从中产生了“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两个成语,流传至今。
笔调简洁朴素,意境绝妙,诗的前四句是以写景为主,后四句以写所感为重,有景有情,混合其中。
表面上来看,这是题咏佛寺禅院的诗作,实际上是抒发诗人忘却了世俗,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诗人常建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花木葱茏,幽深静谧的妙境,如远离凡尘俗世的仙境一般。
整首诗中,我特别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意境,还有“山光悦鸟性”中的山光。虽然只有简短的诗句描述,却将景色描写得绝妙无比,难以用言语来赞美它的绝妙,只能用心去体会。
面对这样的妙景,人的情绪也变得平稳了。凡尘俗世的纷纷扰扰,都在这曲径通幽、山光水色之间排遣出去了。
当我读到“潭影空人心”时,仿佛自己也身处那潭清澈的水边,内心如明净的潭水一般平静,空空如也,整个人得到了放空。
刹那间,万籁俱寂,却并非悄无声息,仿佛有钟声在心中荡漾。
这诗感染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下子把人带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让疲惫的我得到了排遣。
闭上眼睛,那清幽美妙的古寺后禅院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早晨的破山寺后禅院,清新空气,静谧的环境,让我感受到无比清净,浮躁的内心也安静了下来,心如止水,感觉很舒服、很舒服。
心累了、烦了,不妨读读这首诗吧,一切的杂念瞬间清空,心静如水,舒服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