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全年昼夜温差最大。
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的时候就是白露节气。白露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节气,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开始增大,需要注意增加衣物。这个时候夏天的炎热慢慢被秋天所取代。气温也开始慢慢下降,天气也慢慢转凉,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
白露有三候
白露有三候的说法:
一候鸿雁朝南飞。鸿雁是北方的,过了白露后,北方就开始慢慢变冷,所以开始朝南飞。
二候燕子往南归。燕子是南方的,过了白露后,开始回南方的家里好准备过冬。
三候禽鸟储冬粮。天气慢慢变冷了,鸟群都准备好粮食,以等待冬天的到来。
白露开始。最近有没有发现。每天早上清晨早起的时候,会发现。树上叶子或草丛出现不少的露珠。
对。这就是,这就是白露最有特色的特色之一。
那是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夜里夜里的水蒸气所凝结成的。
为什么秋天的露水会称呼为“白露”呢?
这是因为古人以四时配五行。而秋天属于五行中的金,秋天代表颜色是白色,所以将秋天的露水叫做“白露”。
白露这个季节。气候转凉。寒气比较重。
所以民间谚语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意思就是说,处暑的时候,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等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提醒大家都要注意保暖。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意思就是说,如果晚上露水特别多的时候就证明第二天的太阳非常毒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了,就可以割稻谷了。等到霜降的时候就可以摘柿子了。
白露风俗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华民族南北地域都有相应的传统习俗,来纪念这个特别的二十四节气。
太湖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祭祀禹王的庙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个祭祀规模为最大,历时七天。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浙温采 “十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跟着白鸡乌(或鸭子)一起炖,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
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
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
白茯苓、白晒参
南京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经泡,且不干涩或味苦,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非常受老茶客喜爱。
福州吃龙眼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不管如何还是有他道理所在,因为龙眼本身补血补虚,性温平补。特别适合这个时节吃。
郴州喝米酒
每年白露一到,郴州资兴一带的都家家酿米酒,接待客人的时候都喜欢喝自己酿的“土酒”。因为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养生
因为白露时节是个气候比较明显的时节
早晚温差比较大,所以应该及时添加衣被。
而且天气干燥,晚上又寒冷。容易耗人体能气血,所以经常会出现口咽干苦、便干皮裂的现象。这个时候,应该吃清淡温补的东西慢慢进补,养好心肝脾胃。
可多吃点: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鸡肉、牛肚、猪肚、、乌鸡等。
蔬菜的选择:藕、粟子、豇豆、马铃薯、洋葱、平菇等。
同时吃东西的时候也不要吃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所以整个白露时节
都要注意温差,早晚及时添加衣服,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注意营养肺润燥,夜晚睡卧不可贪凉,自然可以养好身体,好好度过接下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