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跟老公谈心,发现他的思维模式就要多元化。有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涉及到了比较敏感的话题,自己就会陷入这个问题里面,而看不清如何处理他。
事情是这样的,就是乡下人喜欢夸别人的孙子好嘛,然后就好喜欢说将来他娶媳妇不用钱。然后婆婆妈把这句话说给我听,我就感觉内涵到我了。然后我就有点情绪化,跟妈妈说不想听到这样的话。当时说话的语气也有点重。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这件事情说给老公听,老公就很恰当的跟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觉得他的做法很完美。可能因为他是局外人,所以他是以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的,处于问题之外,所以我会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他是这么分析的
如果对方是抱着赞美的心态来说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回一句,哪里是不要钱的,就是亲家好说话,为小两口新家庭做打算贴补在他们身上。
如果对方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说这句话的,说明他们家可能就存在儿子单身,还讨不着老婆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反击一句,我儿子有本事,自己谈的感情好。你也叫你儿子去谈一个。
我现在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我发现我就陷入了一个循环里面,不要钱的,等于廉价的,等于没有价值的。就是因为这个循环触犯到了我的自我价值观,所以我会非常生气。
现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要体谅一下对方的学识水平,可能对方的文化有限,不太会说褒奖的话,只能用这种通俗的金钱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优秀与否,这是最直观最浅显的衡量方法。
那为什么这句话会触犯我的愤怒点呢?
是因为他说到了我的痛点吗?或者说我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面是否也有这样的价值循环来衡量自己呢?
过了20多年的生活,未经审视的将一些观点纳入自己的脑海中,从未思考他们正确与否,首先我还是得承认,在不经过思考的,前提下,我脑海里面确实是有这样一些浅显的价值观。也确实有一些这样的负面信念在自己的脑海里。所以我打算把他们剔除出来。
所以我就不生气啦,我不需要用他们衡量的标准来给自己的经历一一对应,我有我自己的价值衡量观。我的价值观由我做主。
又想起一句话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也不失为是一种君子的做法。作为一个有一定学识涵养的人,我尊重任何人以他们的说法去经营他们的生活,但不接受他们的说法被自己吸收,我有自己的衡量观。
我的价值观体现在自尊和自爱上,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珍视自己,自己就是最有价值的一座宝矿。
人生还很长,修行还在路上,对于情绪的把控,自己还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