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第一天,去听方笑一老师讲刘禹锡。作为唐朝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不过以前对他的事并不了解,他的诗也没背过几首,倒是那篇著名的《陋室铭》从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印象深刻。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关于他的出生地,还有几种说法。跟在《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样,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从这种自我标榜身世不凡的做法,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家境不错的刘禹锡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三岁授太子校书,三十二岁授监察御史,年纪轻轻的就业有所成,也算是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初定后的中唐,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德宗无能,宦官专权。朝中的有识之士都希望有机会施展拳脚,重振国家。
顺宗继位以后。刘禹锡曾被委以重任,他文采极好,工作努力。据说他一天批复的公事,用于封文书的浆糊就有“一斗面”之多。可惜好景不长,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只持续了146天。之后“八司马”被贬,刘禹锡从此开始了“弃置生涯”。朗州,连州,夔州,和州前后23年。直到好友裴度拜相,刘禹锡才得以结束谪迁生涯,领诏回京,时年五十四岁。
不过刘禹锡的心态却是相当乐观。虽然数度被贬,但每一次他都积极应对。即使是在被贬过程中,仍然可以放下身段,求助他人,就算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他仍然用旷达的心态安慰自己。
在写《玄都观桃花》诗“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后,因“语涉讽讥,执政不悦”又获罪被贬十年。而当他有机会复职再回长安,他尽然还是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米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读来,实在过瘾,当初加害他的人,此时已物是人非。而他还好好的活着。
不禁想起前阵子看《虎啸龙吟》里隐忍的司马懿,最大的成功就是活着看到所有对手走在他前面。有好的心态,懂得审时度势,才有机会成为人生的赢家。虽然刘禹锡也曾经逞一时之快,害自己遭遇非难。但他懂得反思和容忍,才有机会再次实现自己的价值。
刘禹锡对他身处的逆境欣然接受。还把他的日子过成了诗。《浪淘沙词九首》《西山兰若试茶歌》《竹枝词九首》《秋词二首》……从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都能看到诗人乐观旷达的精神世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能够盛赞秋日萧瑟的境界,是因为自己胸中永远充满着春天的蓬勃向上。
终于年近古稀的刘禹锡被调回京中,改任太子宾客,70岁那年再加礼部尚书衔。71岁刘禹锡卒,朝廷出于礼遇,给其再追加户部尚书衔。从诗人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的可贵。顺时意气风发,逆时养精蓄锐,只要不放弃,让自己好好的活着,就会有机会。
记得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诗词给予她战胜苦难的力量。今天听方老师讲刘禹锡的故事,再次看到了诗歌的力量。古典文学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努力学习诗人的精神,也努力让自己活出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