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成,直面看病贵这个现实问题。
《我不是药神》努力突破国产影片类型,在欢乐幽默基调中,加入深刻现实意义,生动再现因“药”而展开的小人物成长故事。在收获诸多坚挺口碑的同时,影片现实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之光和社会进步的展现,让不少观众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温暖的正能量。
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最后在警察的追查下,最终还是在程勇卖格列宁时候当场抓住了他,并被法院判刑。在程勇从法院被送往监狱的时候,广大病友们在街道两旁密密麻麻站成两排,目送法警的车辆缓缓前行。字幕显示,影片取材于真实故事,影片中的特效药以纳入中国社保名单,患者可以以较低价格服用此药。
沉默:假药贩子丧尽天良,却始终不吐露走私者程勇等人的一丝信息;诸多患者被牵涉进案子,却无一人向警官报出贩药者的姓名;程勇被押送监狱时,路边满满的都是他救过的患者,虽无一言,但只这份沉默,就足以令人感动泪下。
善,一直存于人们心底,哪怕是狱中的刑犯,大街上最普通的人。
他们的沉默,不仅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维护,而且是对善良的回馈,是内心良知的苏醒或驱使。虽然穷,虽然活得狼狈,活得艰难,他们也不舍得轻易丢弃这样宝贵的东西。
穷,也许会使生命不堪重负,但穷不会阻塞所有前途,所有出路,也绝不会限制一个人的为人善恶、道德高低。
《我不是药神》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刻画困境的同时,更引发社会思考。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不少观众感受到《我不是药神》的人性力量。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电影,让观众对白血病患者有了深刻的认知,道出了白血病群体的生存现状。癌症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摧毁一个家庭,以此为题材创作电影本身就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我不是药神》没有浪费这个题材,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甚至尽可能的减少艺术加工。于是,在肩扛摄影微微晃动的画面下,呈现出了略带冷酷的质感,以及贫与富、生与死的强烈反差。
即使是影片中的配角,也焕发出真实质感的人物光泽,戏中一句病患老奶奶的深切诘问:“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正因为每位演员精湛出色的演绎,观众观看《我不是药神》才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这部影片让人们不禁感叹,这年头真的生不起病也不敢生病,一次小病就是一两个月的工资没了,一次大病就是一套房子没有了。片中的张长林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他一语道出无数癌症患者的辛酸与无奈,所有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都同时也得了穷病。
影片直面看病贵这个现实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方面医疗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让穷人也可以看得起病,生得起病,但另一方面,大家也要多多运动,少熬夜,锻炼身体。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在欢乐中感受辛酸,在不幸中体会痛苦,在绝望中感受希望,在跌宕中领会人生,在坎坷中得到升华,在心酸中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