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我这两年很焦虑,想继续工作,想顺利完成学业,想完成怀孕生子这一人生历程,还想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惬意生活.......身旁的所有人都劝我,别想太多了,生命中要有取舍,有舍必有得,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慢慢地,我也认同了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这个观念,同时又有很多不甘,试图找到想做的事之间的平衡。都兼顾上了,身体又不好了,情绪也不好了。于是全部放弃调养生息,事情也没做成,心情还是不好。。。。。。
这个时候一个博士朋友推荐我看了一本硬核书《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办得到》。像是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看三公子的公众号的时候。
终于有一个人,不是女强人,却也不再纠结要不要一次只做一件事,怎样平衡工作与家庭。这个人就是日本一名妇产科医师吉田穗波,同时她还是三个幼龄女童的妈妈,在这同时还考上了哈佛的医学研究生。
她的观点是,正是因为没时间,又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所以才在日常繁杂中激发了自己“做想做的所有事”的斗志,而有限的时间带来的必然影响是确实会降低每件事的完成质量,那么,接受“乱成一团”作为心理底限就好了。我们之所以不敢尝试同时做几件事,可能也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事事不完美。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的经历,同时完成了四个课题,还申报了3个课题,在这期间写完了一本书,上了一学期的课程,论文开题,还一年都在医院配合治疗。同时每周看电影2-3部,平均每天睡眠时长8小时以上。可是内心却是极度不自信的,因为同时做这么多事,所以事事感觉都打了折扣,虽然最后60分也算是完成了,但却是没有达到自己内心期待的结果,心总是在发慌,无论别人怎么说我很优秀我都不肯承认。因为我的目标是100分,实际可能完成了80分,别人却给我90分的赞誉。现在分析的话,一是对目标完成度定义太高,也即自我要求过高;二是内心的自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当自己的做法不符合大众的评判标准(比如:年龄大了就该先生娃;女人不能太能干,太强势;女人就该听话;女人就该以家庭为重,工作上也以服从为主;女人就是要温良恭俭让;做事情就要做好.......),自己就难为自己,殊不知,30岁以后,还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还清醒知道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并持续付出努力,不肯过平庸的生活且有能力,正是自己独特于大多数女人的魅力所在,与众不同,曲高和寡并不是错,我配得上别人的赞美,也不需要拼命向外界解释。之前以为自己每天注意力时长10小时,打了鸡血般同时做几件事是双相抑郁症的前期表现,现在看来,我还是低估了自己,亲爱的,相信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常人的生活经验,而优秀如我,可以挑战更高更强的目标,我也绝对可以把工作、学习、怀孕、生子,都可以兼顾得很好。既然事情都是我想要做的,那就一起来吧。
以后需要改进的一点是,降低对每件事的期待值。尽全力去做,利用这几年培养成的时间管理经验,把时间密度利用到极致,省下来的时间,我们依然可以淡定从容,喝茶聊天睡懒觉,只要有助于精力恢复,就不带负罪感的都去做吧。接受乱成一团的生活常态,不再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一点是一点,小而切实的成就也好过满是空想的着急和内疚。
亲爱的自己,不要拿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世上没有普遍的标准,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建议,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怎么做,更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怎么说,而只是因为自己想要做,只是做给自己和爱的人。同时,事情做了就做了,不用说,也不用着急去争辩,去解释,更不要一边做着一边又对外诉说自己的压力。亲爱的,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路是自己选的,要能轻松就尽量心情松快去完成,退一步轻松不成,也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再不济,跪着也要走完。你值得做更优秀的自己,而那,必然要付出常人无法接受的代价。加油吧,木木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