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
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后者,却忽视了前者。今天与大家聊聊知识付费的一些坑,看你是否中招了。
01 专栏收费的两点理由
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提到专栏收费两点原因:一是约束读者,二是约束自己。
什么意思呢?吴老师分别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说的是关于电影票的事。如果电影票是赠券,那去看的可能性要的低的多。随便几个原因都可能放弃。比如下雨,忙等。但如果是自己买的,去看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这个例子用来说明专栏收费的第一个原因:约束读者。这个原因说的对不对呢,对。但他隐藏一个假设条件:付出的钱足够让自己心痛。就拿电影票这件事来说吧,自己付钱买票比免费去看的可能性肯定要大,但大多少呢?可能一点点。关键看票价是否让你觉得心痛,越心痛,看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吴老师自己的事。曾有段时间,吴老师计划每天更新关于新发明的文章。但因种种原因,坚持了一段时间放弃了。这次打算在得到以专栏的形式,来倒逼自己持续写作。因为与得到签了合同,有了契约。所以无论如何,吴老师都会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的,继而达到了约束自己的目的。这个例子说明的是第二个原因,其实也隐藏一个条件:吴老师遵守契约。假若吴老师没有遵守契约的习惯,即便答应了大家,到最后也可以拿一个理由搪塞读者。
这两个隐藏条件,其实最终都落脚到一点:自己,而这是钱没办法解决的事。
02 付费替代不了自律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里,曾举了一个健身房的例子。理论上很多健身房是亏本的,因为健身房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而收取的会员费往往很难支撑。但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一家又一家新的健身房开业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笑来老师解释到: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坚持锻炼到最后。很多人一开始都斗志昂扬,交钱过了,兴奋的锻炼几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一到终的人有,但不多。这就是健身馆赚钱的秘密。其实除了健身,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各种各样的押金训练营,看似组织者不赚钱,实质上还是有利可图,只不过属于小利。
钱代替不了自律,有些事情必须靠自己认认真真的去执行,否则交再多的钱也没有。知识付费更是如此,光订阅是没有价值的。
03 付费替代不了思考
付费的最大价值在于减少了我们挑选的时间,而不是思考。
我特别喜欢古典的《超级个体》,他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很多独特的见解。比如他提出了全新的职业价值坐标:海洋体系,这套体系由圈子、能力、特色构成。他把职业比作了海洋,把人比做成水母。只有持续增大影响力,提高能力和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特色,这只水母才能持续的发光,人在职业这片海上才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但知道了这些,如果不继续思考,那我还是没办法去行动。我不知道自己的圈子是什么?能力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只有把这几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古典的这个新定义对我来说才有价值。
04 付费替代不了实践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的本质是改变行为。但如果不去实践,再怎么学都没有用,导火线都没点燃,交钱也是白费。
我有一个弟弟,小学四年级。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家里人很着急。想了不少的办法,也花了不了的钱,比如请家庭老师。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改不及格的依然不及格。其实人挺聪明,除了学习什么都好。我认真观察一段时间,发现了终极原因:从不主动做作业。
相反一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的,也能帮助你获得进步。比如说喜马拉雅电台上有一档音频节目:《50本书》。这档节目的创作者是我的榜样李翔老师,注意,他不是得到里的李翔,而是一名时间管理师。李翔老师非常鼓励大家一天读一本书,你如果做不到,可以把难度降低,一周读一本。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翔老师传达了一个理念:学以致用!因此,这档音频节目内容很干,非常值得学习。假若你能把这些干货逐一实践,我敢肯定,你的人生绝对会发生变化。
05 对于知识付费,我想说:
知识付费的出现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脑力吃饭,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节约了寻找的时间成本。但付费的知识依然是知识,因此,付费替代不了自律,付费替代不了思考,付费替代不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