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时候,碰到一个项目需要做工程试验,当时在试验方案里写了句:“按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
在文件送给老总审核的时候,被老总一顿狂批,说你这是什么设计文件,还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
接着当然是回去老老实实把这几个字给删除了,然后再顺了顺文字,总算是过关了。
当时老总批我的时候正在气头上,也不敢问为啥不能用这几个字,后来再碰到老总,又不好意思问为啥不能用这几个字。
想着也许这问题是无解的,估计得一直带着疑惑生活工作下去了吧。
直到某天,看到梁衡老先生写的《我的阅读与写作》,发现里面谈到一般文章有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修辞方式,而梁衡又是在陈望道老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学到这两个概念的。
于是,《我的阅读与写作》没看完,转而看起了《修辞学发凡》。
没买实体书,买的kindle版本,估计应该是不太厚的,断断续续,大概看了一个礼拜看完了。
书的第一版写成于民国,上学时候的民国给人的印象基本从孙先生闹革命开始就天天都在打仗。
然而工作之后慢慢发现,民国时期其实修成了几条铁路,几条公路,当然跟今天的基建没法比。
而同时还发现了民国时成书的两本书稿,一本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还有一本就是《修辞学发凡》了。
02
两本书有不少共同点。
其一是两位先生为写书,都花费了大量时间搜罗第一手材料,陈先生搜罗材料加成书大概用了十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梁先生搜集材料就用了几十年。
当年去滕王阁的时候想到矗立在这赣江边的滕王阁设计图纸的底稿是梁先生和学生风尘仆仆过江西的时候随手画就,心里就充满了浓浓的崇敬与感动,以至于都差点掉出眼泪来。
其二是两本书在本专业基本都算开山巨著,真算得上是横空出世了,看一本这样的书,对这个专业的轮廓、细节都有很多概念性的理解,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如果只是了解的话,看这么一本书基本就可以了。
03
有点扯远了,还来继续说修辞。
书看完,不仅解了我文章标题的疑惑,还解了我另一个疑惑:当年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各种修辞,什么排比、比喻、拟人等等,后来看一些试卷还出现了些老师没讲过的修辞,当时就在想,这修辞咋这么多,到底有多少种?
当然这个问题在上学的时候肯定是没有得到解答的,只是这本书却在无意中给我提供了答案。
好,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工程设计文件中不能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句子?
原因在于前面说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问题,消极修辞讲究的是用说明性的词语和句子把内容叙述清楚,中间不要参杂带感情的词句。
而积极修辞正好和消极修辞相反,是要在字里行间用上带感情的词句,从而打动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工程设计文件属于使用消极修辞的范畴,不应该用带感情的句子,“摸着石头过河”正好就是带有感情的句子,而且属于积极修辞里面的比喻修辞,所以不能在设计文件中使用。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陈先生在书里说,所有的修辞手法,不过都是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的阅读和总结,进而提炼出来的,所以修辞手法应该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什么时候出来一个新修辞手法完全正常,不用惊讶的。
04
两位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