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持守护成长
郑建文
当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几十条微信等待着我的浏览,先关注那条,我手指上下滑动着手机屏幕,去寻找着答案,忽然眼前一亮,看到我班学生董一鸣的微信,我迫不及待得打开,一首小诗跳入我的眼睑,我高兴的不亦乐乎,对诗词的偏爱让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其诗如下:
四季诗
董一鸣
春风春又生,
夏热夏中暑。
秋果秋作浓,
东风东气寒。
看完这首小诗,再看发给我的时间,6:15。下午四点四十放学,学校离他家较远,走到家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回去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写了一首诗,甚至没看第二遍就急急忙忙的发给我,我可以想象到他那种高兴的样子,以及焦急等待着我的评价,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可我七点多才看到,这一个多小时的等候,对他来说无疑真的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当我飞速看完一遍,我就急于想给他点赞,先不说内容的好坏,单从敢于写诗就是最勇敢的表现,何况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十一二岁的孩子,刚刚跟着老师开展新教育才半年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上学期还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问题学生,本学期第一天又逃课的留守儿童,第二天经过我的一番开导教育,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当天晚上让他写篇日记,写写这两天的经历,写完先让他爷爷奶奶看看。当晚围绕着他的事情我也写了一篇随笔《让情感触动心灵》。第二天晨诵课我把手机收藏打开让董一鸣看看我写的文章,当他看到一半时我发现他不停用手擦泪,看完后,我让他把他写的日记拿给我看,寥寥草草写了快两页,这对他来说很不容易了,能写就是最大的进步,我及时的鼓励了一番,没想到,过了三四天,他会冷不丁给我单独发了一篇《螃蟹》我看完很是吃惊,内容好,语言也很好,第二天上课我在教室针对他的这篇文章专门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我一字一句评讲着用词的准确,语句的生动形象,同学们那一双双羡慕的眼光见证着他的优秀,而他却显得特别从容淡定,脸上丝毫没有一丝骄傲的表情,当我赞美到句子描写准确,生动形象时,他还会时不时低下头表示内心的不好意思。他变了,与半月前相比判若两人。当晚我又针对他的表现写了一篇随笔《用爱心点燃激情》第二天,我把这两篇随笔一并发到了他的微信中,想让他看看,更多的是想让他的爷爷奶奶看到他的变化。因为开学第二天当他奶奶把他送进教室,向叶老师交待了一番之后,来到学校门口,面对我和许许多多来往家长,说起董一鸣的气人,不听话,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可以想象到她的伤痛有多深。
今天又出乎我的预料,他悄无声息的又给我送来了一份惊喜。看完小诗,我能想象到他写诗时那匆匆忙忙的样子,写完又急于想让我最先看到,没来得及再看第二遍,就信手一点,发了过来。把最明显的“冬天”的“冬”写成“东”了。除此之外我又给他讲冬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是雪,经过改后,是这样的。
四季诗
董一鸣
春风春又生,
夏热夏暑中。
秋果秋作浓,
冬雪冬寒冷。
我让他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也许他不好意思了,迟迟看不到他的行动,后来我只好转发了,我又在群里点赞了一番,上学期晨诵书中学到的藏头诗他竟然把春夏秋冬写进里面。好些同学们为他点赞。看着同学们的点赞,我忽然想起上午课前的晨诵,同学们都在朗读,我看到张会娜老师在微信群里的提醒,今天是惊蛰日,让各班开展读诗活动。当时我想,都在网上搜有关“惊蛰”的诗词,让学生们读背,我为什么不能写首呢?有了这样的想法立马开始写诗,很快就写好,并书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们讲解。
惊蛰
适逢惊蛰郊外行,
踏遍山川觅蛙声。
可怜沟谷河水断,
蛙影难见声难闻。
讲完这首诗,我鼓励同学们也写写诗,没想到我的抛砖真的引来了一块好玉,这玉却出自一个留守儿童之手,教室里那么多日记高手都没敢抛头露面,却单单被董一鸣抢了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长久的坚持终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新教育路上我们一定做好引路人。
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