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完《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现在正在背《幼学琼林》。这个比较难一点,她需要付出多一点努力才能记住。背诵的过程中,最让她痛苦的是不断的遗忘,就和我背英语时一样。因此,她有了畏难情绪,复习旧的还好,要学习新的,她就说不想背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太难了。
我给她讲了一种思维模式,她听了以后变得乐意挑战困难。具备这种思维,她可以面对人生中许多困难。
我是这样跟她说的:对,这的确有点难,正是因为难我们才去学。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发现每当我们学习新的、困难的东西,我们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会产生新的、更强的连接。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聪明。
你急了说,扯淡吧,一个4岁的孩子听得懂神经元?我看你才有点神经元。
别急,她真听懂了,不信你看。
后来,她背了好多次还不熟练,我问她难不难?
她说:“嗯,大脑里的神经元在生长,会变聪明。“
然后接着背。
注意,这里没有任何强迫,也没有任何外在诱惑。一切都源于她内心的驱动力,她想要变聪明。再次面对困难时,会认为是非常好的事,因为她又有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你又急了说,什么神经元生长会变聪明,智商不是天生的吗?智商测试不就是这回事么?
我们一直误以为智商是天生的,智商测出来高的就永远高,低的就永远低。智商测试是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发明的。他设计智商测试的本意,是为了给那些相对落后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计划,让这些孩子回归正轨。他承认孩子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但他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改变智商。他研究了几百名学习困难的孩子,在《儿童学的新观念》里讲了他的观点:
一些现代哲学家断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这个定量是不会越来越多的。我们必须同这个残忍悲观的结论进行对抗。通过练习、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方法,来设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以及判断力,让自己切实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简单说就是,智商是可以改变的,头脑越用越聪明。
这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做这项研究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她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研究了成千上万的孩子证实了这个理论。帮助许多孩子成长,尤其是那些在学业上挣扎的学生。她在TED上有个演讲,你可以去看看。
2017年11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中文版发行。书里详细介绍了她的研究。她提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非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有一个强烈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对待错误和犯错高度敏感,认为出错很丢脸,出错证明自己不聪明。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样,认为每次出错都是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回忆一下你中学的时候,数学课上老师叫你起来回答问题,你是什么感受?一万双目光在盯着你?回答错了好没面子,老师同学笑你?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想法不一样。我回答错误很正常,因为我是学生,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总是过于注重错误和失败。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没有天赋。
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原本是告诉我们,努力的乌龟最终赢了更有天赋的兔子。但是,它也告诉我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并且让我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真正的天才是天生的,天生具有非凡的能力。就好象莫扎特天生就会音乐,迈克尔·乔丹生来就会打篮球一样。这种想法非常普遍。他们不知道莫扎特在练习的时候直到手都变形了。不知道乔丹在高中时被校队淘汰,后来也没能进入他想效力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最初可以选择他的两家NBA球队也没有和他签约。也不知道乔丹每天至少投篮1000次。
固定性思维模式会让本来很有天赋的人变得平庸。这样的例子很多,许多”神童“最后和普通人没什么分别。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很成功,顶着”天才“的光环,在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害怕努力,害怕努力后失败。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失败的时候就有了借口——哦,那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努力,我也能得到。用”我原本可以“这样的想法来寻求安慰。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的程度更高。这是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他们无能、没有价值。脑子里有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在说:”你是个笨蛋。“这种想法折磨着他们。然后就就罐破摔,干脆就不再学习了,作业也不交了。
德韦克研究过成千上万的学龄前儿童,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大部分孩子如果不确定答案,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
然而,我们一开始并不是这样。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继续前行。
那是什么让孩子变成固定型思维?
01 表扬
想想你有没有这样表扬过孩子:
”你真棒!“
”你学得真快,你真聪明!“
正是这样的表扬让孩子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
怎么会这样?孩子不喜欢被表扬吗?
是的,孩子都喜欢表扬,尤其喜欢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表扬的确让他们高兴。但是一旦遇到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倒谷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失败则意味着他们很愚蠢。表扬智力和天赋不但没有增强孩子的自信,还起了反作用。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做法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我们可以夸奖孩子努力的过程,夸奖他们的坚持不懈。如:
”这次的家庭作业很难,我很欣赏你如此专注的完成它。”
“你为解决这道数学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直到你成功攻克这道难题,我喜欢你这种做法。你考虑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解题方法。”
如果是一名刻苦学习的孩子,但是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欣赏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但是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的探讨一下,弄清楚你到底哪个环节出错。”
更可能是他的学习方法不对,没有方法光努力就是蛮干。我们可以这样说: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02 批评
孩子失败的时候你对他说什么呢?伊丽莎白的爸爸能给我们一个示范:
九岁的伊丽莎白在体操比赛中输了。她的爸爸说:“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厚望,而且已经表现得最好了,但是依然没有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的为此付出努力。如果你只是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下一次比赛中,她赢得了5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这次比赛综合项目的总冠军,拿到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奖章,几乎覆盖了整个墙。
试想,你的孩子草草做作业时,你会说什么?
“这就是你的作业?你就不能认真做一次吗?你要么笨,要么就是不负责任。你说,你是哪一种?”
这种说法不但质疑孩子的智力和个性,还暗示这种缺陷是永久性的。
较好的说法:
“孩子,你不认真完成作业真的让我很生气。这个作业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需要你集中精神。现在就看看你能不能集中精神完成整个作业吧。”
我们能做什么?
言传不如身教
给孩子营造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比如,一家人讨论这样的话题: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你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
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些问题,要积极地讨论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策略、挫折和学习情况。你们要告诉对方,自己今天通过练习,掌握了哪些过去没有掌握的技能。你们要生动地讲述自己犯了什么错,如何通过错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要把这个过程讲得吊人胃口。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