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的每日一问:昨晚的转换视角法和拉伸法,除了在化书中可以应用,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哪些方面能够应用?
【条件假设法】
可以用于构建愿景,设置积极的半开放式问题;也可以在面试的过程中,了解求职者想要特意回避的关键问题。
1. 生活场景举例:孩子在画画,我问她“假如未来有一天你的作品可以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你希望展览的名字是什么?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2. 工作场景举例:面试中了解求职者离职原因,“标准答案”往往是个人发展。可以问,如果你的原单位作出哪三个改变,你愿意留下来。
【身份转换法】
1. 生活场景举例:可以用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昨晚我上课的时候,女儿使用食用色素给几个芭比娃娃都染了蓝头发。
我:如果你是芭比娃娃,你会对杨杨(我女儿的名字)说什么?
女儿:我会说我很喜欢蓝头发,谢谢你
我:如果妈妈是芭比娃娃,我想问杨杨,你喜欢什么颜色头发呀?我也帮你染色。我拿出了所有食用色素,认真地说:你来选一个吧
女儿:妈妈我不想染头发,我错了,我去给芭比娃娃洗掉。
2. 工作场景举例:可以用于引导销售探索客户的需求和用户的需求,我们公司的业务模式是B-B,客户是学校,用户是家长和老师,很多销售在面对校长沟通时,单纯的从用户思维去沟通,而忽略了客户的关注点。我可以用身份转换为法启发销售,如果你是校长,你最希望通过咱们的解决方案,给自己带来哪些价值呢?
【拉伸法】
1. 生活场景举例:可以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我给孩子任意三个关键词,让她讲一个故事,包含这三个关键词
2. 工作场景举例:帮助员工在工作聚焦,列出当下工作中最重要五个目标,如果只保留三个,你会删除哪两个?如果只保留一个,你的选择是?